猴痘增12例、流感24重症3死、腸病毒也來勢洶洶》51連假外出如何預防感染?

猴痘、流感、腸病毒都有增加趨勢。面對即將到來的51連假,疾管署提醒民眾落實個人衛生以預防感染。(圖片來源/疾管署提供)

清明連假後群聚效應顯現,猴痘、流感、腸病毒都有增加趨勢。面對即將到來的51連假,外出該如何預防感染?

疾管署26日公布國內新增12例猴痘(Mpox)本土病例,均為本國籍男性,分別為北部11例及中部1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發病日介於3月16日至4月23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及皰疹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4月18日至4月25日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25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

疾管署也指出,上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上升至52,648人次,較前一週略增,整體趨勢緩升且高於前3年同期;近4週合約實驗室分離出流感病毒以A型H3N2為主,而H1N1型別檢出有略增趨勢,仍以A型流感為主(近4週A型佔90%),顯示流感等呼吸道病毒持續於社區活動,尚未趨緩。

至於國內腸病毒疫情仍持續上升,且腸病毒傳染力強,學童間密切互動易使腸病毒於校園間傳播。疾管署表示,上週新增2例腸病毒71型輕症病例,個案皆為北部1歲幼童,4月上旬發病,經治療後症狀已改善,今年腸病毒71型輕症病例累計7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累計2例,分別感染腸病毒D68型及克沙奇A6型。

猴痘增12例,下階段疫苗擬5月底開打

關於猴痘病例,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指出,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52例病例(43例本土、9例境外移入),其中25例已康復,11例仍住院治療中、16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

而全球此波猴痘疫情自去年5月於英國爆發以來,累計至少109國報告逾8.7萬例確診,135例死亡;全球疫情已趨緩,上週新增低於100例,本週新增81例,主要分布於美洲區及西太平洋區。然而亞太國家近期疫情上升,日本自今年2月起病例數驟升,迄今累計120例,韓國疫情亦呈快速上升趨勢,自今年4月起已累計確診26例,另泰、星、港等國均有零星報告病例。

世界衛生組織(WHO)截至今年4月18日統計資料指出,全球病例96%為男性;年齡中位數34歲,小於5歲幼兒病例至少269例,性接觸傳染比例約82%。

疾管署統計,截至4月25日共計完成15,724人Mpox疫苗接種服務,其中暴露後預防(PEP)接種70人及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15,654人;而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行為者」計接種15,345人。另,第二階段疫苗接種意願登記之30,000個名額,已於4月24日上午登記額滿,預約掛號通知已全數寄出,故請民眾儘速至所提供的醫院網站連結,完成預約掛號,並依掛號時間前往醫院接種疫苗,保護自己與他人。

而考量提升群體免疫力及疫苗涵蓋率等因素,現階段PrEP接種對象仍先以「集中接種」,並以「皮內」注射方式接種1劑為原則;同時已緊急再增購2萬瓶疫苗(約合6萬人份),以提供符合接種條件之民眾及可接種第2劑疫苗之PrEP接種對象,將再與各縣市衛生局研商,因地制宜安排較多元之接種服務方式,最快5月中下旬可到貨提供接種。

疾管署提醒,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此波疫情以親密接觸之人際傳播為主,提醒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

有類流感症狀,可先用COVID-19家用快篩檢驗

疾管署表示,上週新增24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 13例A型H3N2、9例A型H1N1、2例A型未分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為17例男性、7例女性,發病日介於4月9日至4月22日,其中有20例具慢性病史,18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另,確定病例中新增3例死亡,年齡介於50多歲至70多歲,為1例男性、2例女性,發病日介於4月9日至4月20日,分別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精神疾病等慢性病史,其中1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

疾管署統計,本流感季自去年10月1日起截至今年4月24日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累計114例(83例A型H3N2、24例A型H1N1、3例A型未分型、4例B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46%),87%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81%具慢性病史;其中死亡20例(17例A型H3N2、2例A型H1N1、1例B型),80%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均具慢性病史。顯示新增重症病例數增加,應提高重症危險徵兆的警覺。

目前我國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配置於各縣市約4千家合約醫療機構(詳見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或透過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網頁查詢),配置藥劑包括克流感、易剋冒及瑞樂沙。

防疫醫師陳婉青也指出,流感跟新冠在社區有共同存在的情形,如果有類流感症狀,特別是本身具有流感重症、或是新冠高風險族群,可以先用COVID-19家用快篩進行檢驗,之後再到醫院進行評估,如果符合公費克流感使用條件的話,可以盡早用藥。

腸病毒預計5月初正式進入流行期、6月達高峰

至於腸病毒病例,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2023年4月16日至4月22日)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7,851人次,較前一週(5,470人次)明顯上升43.5%,且高於近6年同期,疫情傳播風險增加,應提高警覺及注意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近期實驗室監測也顯示,社區腸病毒活動上升,檢出以克沙奇A型病毒為多,且腸病毒71型及D68型病毒亦持續於社區活動。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也表示,今年腸病毒疫情接近2016年走勢,預計5月初會正式進入流行期,假如就診人次超過11,000人延續2週的話,就會宣布腸病毒已經正式進入流行期,流行高峰預計落在6月初。

疾管署呼籲,腸病毒流行風險增加,各教托育機構應做好因應腸病毒流行準備,依據「教托育人員腸病毒防治手冊」積極加強自我查檢及落實各項防治作為,並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教托育機構人員或其他兒童常出入的公共場所業者,落實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及正確勤洗手,維持環境通風及定期清潔消毒,才能降低腸病毒傳播風險,確保嬰幼兒健康。

疾管署也再次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不忍了!日本準備在必要時擊落北韓間諜衛星火箭
美國軍火商來台 我方提出180個合作項目 時間表卻沒下文
上有鍋蓋下有鐵板 房市4月買氣仍緩步回流

◤孩童日常防疫必備品◢
MIT孩童口罩50入 最低$129起
兒童專利益生菌 買一送一優惠中
多多勤洗手 獅王洗手乳88折起
酒精消毒必囤 6入組再送4噴頭特惠
好康加碼!點此賺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