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擬放寬隔離措施 醫提醒同住者應完全避免接觸

疾管署擬放寬猴痘患者隔離措施。醫師提醒,猴痘傳染跟接觸有關,從水泡、膿皰到結痂,都屬於在傳染期內,在2公尺距離接觸超過3小時,即屬於高風險;同住者包括衣物、實際肢體等接觸都應避免,能完全隔開最好。詳細居家隔離標準,仍待疾管署公布。

This electron microscopic (EM) image depicts monkeypox virus particles, obtained from a clinical specimen associated with the 2003 prairie dog outbreak. This is a thin section image of a specimen of human skin. On the left are oval-shaped mature virus particles, and on the right crescents and spherical particles of immature virions. (Photo by: CDC/IMAGE POINT FR/BSIP/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Images)
醫師提醒,猴痘傳染跟接觸有關,從水泡、膿皰到結痂,都屬於在傳染期內,在2公尺距離接觸超過3小時即屬於高風險;同住者包括衣物、實際肢體等接觸都應避免。(圖/Getty Images)

國內猴痘疫情持續,目前累計21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擬放寬猴痘患者隔離措施,無醫療需求且家中條件合適者可返家,但細節待與衛生局討論決定,整體配套措施研擬完成後才會公布實施。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召開研討會,針對猴痘疫情狀況如何診斷、處置及隔離進行討論。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林口長庚皮膚科醫師黃毓惠今天接受媒體聯訪指出,猴痘從水泡、膿皰到結痂,都屬於在傳染期內,具有傳染風險,但這種風險不見得要住院,跟居家隔離並不衝突。

不過,黃毓惠強調,居家隔離一定要做徹底,同住者包括衣物、實際肢體等接觸上都要避免,若能完全隔開當然最好,因為猴痘傳染跟接觸有關,在2公尺距離接觸超過3小時,即屬於高風險。

猴痘本是非洲部分國家的地方流行病,黃毓惠說,過去非洲主要發生在小孩身上,多半藉由空氣等傳染,身上、手掌或腳掌會看到血泡或膿皰的病灶,但近期國際上病例以成人居多,若有性接觸、體液接觸,性器官就會出現水泡、膿皰等猴痘病灶。

黃毓惠表示,猴痘症狀主要以水泡呈現,最大可能長到1公分,與其他如水痘引起的水泡相比大很多,其水泡中心有凹陷,較嚴重個案恐會在身上留疤,因此照護猴痘傷口也要小心,不可抓破。

(責任主編:莊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