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症狀有哪些?猴痘本土病例不斷增加該怎麼預防?猴痘疫苗又要去哪裡打?

猴痘本土病例再增加!疾管署21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猴痘確診,其中3例為本土個案,因為感染源不明,研判社區傳播風險有增高的趨勢,提醒國人多加注意。究竟猴痘症狀有哪些?猴痘傳染途徑為何?預防猴痘可以怎麼做?猴痘疫苗又要去哪裡打?Yahoo奇摩帶您了解。

猴痘症狀包含皮疹,皮疹最常見於手掌、足底處,也可能出現在生殖器、眼內。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猴痘症狀包含皮疹,皮疹最常見於手掌、足底處,也可能出現在生殖器、眼內。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猴痘是什麼?猴痘傳染途徑為何?

猴痘(monkeypox)最早於1958年在研究用猴子現蹤,猴痘病毒屬痘病毒科,主要由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傳播給人,屬人畜共通傳染病。與猴痘同屬痘病毒科還有天花病毒,隨著天花被消滅,猴痘成為現存最嚴重的正痘病毒感染症。

去(2022)年5月,猴痘疫情在英國爆發,現已傳播至少109國,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PHEIC)。我國也將猴痘定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44條,必要時患者得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

人類接觸感染猴痘動物的血液、體液、皮膚或黏膜,或食用受感染的動物肉類,都有高機率感染猴痘。猴痘病毒會經由皮膚傷口、呼吸道、眼、鼻或口腔黏膜進入人體,潛伏期可從5到21天,平均約為12天。

猴痘也會透過密切接觸確定個案的皮疹、瘡痂、體液,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染,和猴痘患者擁抱親吻、接觸猴痘患者生殖器、與猴痘患者有親密性行為等,都有可能感染猴痘。

長時間與猴痘確診者面對面接觸,則有飛沫傳播的可能,因此未著適當個人防護的醫護人員及同住家人都有較大的感染風險。產婦若感染猴痘病毒,亦有機會經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或於產程中因接觸而傳染。

猴痘注意事項。圖片來源:疾管署提供
猴痘注意事項。圖片來源:疾管署提供

猴痘症狀有哪些?

患者感染猴痘初期,可能會出現發燒、畏寒、頭痛、肌肉痠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等症狀。之後皮疹會從臉部開始出現,並且逐漸延伸到身體各部位,最常見於手掌、足底處,也可能出現在生殖器、眼內。

猴痘皮膚病灶顯現後,會演變成水泡,再逐漸結痂、脫落。由於皮疹通常會讓人感覺很癢,若是傷口沒有小心照顧或亂抓,有可能留下疤痕。一般而言,猴痘症狀會持續兩到三周,通常會自行消失。

至於猴痘死亡率,介於0%至10%之間,兒童、孕婦或免疫力低下者因為相對容易導致重症,是比較需要留意的族群。倘若出現疑似猴痘症狀務必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與接觸史。

猴痘注意事項。圖片來源:疾管署提供
猴痘注意事項。圖片來源:疾管署提供

猴痘如何預防?

衛服部提醒,想要預防猴痘,應掌握兩大原則:

  • 降低人際間傳播風險:避免與猴痘感染者接觸、減少出入可能和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的社交活動,以及發生性行為時全程使用保險套。

  • 降低人畜共通傳播風險: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時,不要接觸齧齒動物、靈長類動物、生病或死亡動物。吃飯時,確保食物徹底煮熟再食用。

猴痘疫苗哪裡打?猴痘疫苗副作用有哪些?

預防猴痘也可從施打疫苗著手。目前可接種的猴痘疫苗,分為天花疫苗(俗稱牛痘疫苗)和新一代猴痘疫苗,民國68年次以前出生的民眾皆曾接種過牛痘疫苗。

新一代猴痘疫苗的部分,我國已購入JYNNEOS疫苗,考量疫苗數量有限、不要浪費任何一劑,現階段採取事前預約制,符合下列條件的民眾可至「猴痘疫苗接種登記意願表單」登記:

  • 正痘病毒屬之實驗室操作人員

  • 與確診猴痘個案曾有任何形式性接觸的高風險接觸者,但未曾接種過暴露後預防疫苗

  • 近六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者,例如性病患者、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

請注意,由於登記人數已超過第一階段可提供的疫苗數量,登記功能暫時關閉。疾管署加購的1萬劑猴痘疫苗預計4月初到貨,表單會在補足可供疫苗量後,再次開放登記。

關於猴痘疫苗副作用,統計顯示常見副作用有「注射部位」疼痛、發紅、腫脹、硬塊、搔癢,以及「全身性」疲倦、頭痛、肌肉疼痛,部分民眾另可能出現噁心、發冷等狀況。副作用嚴重程度、持續時間則因人而異,但均屬猴痘疫苗接種後的正常免疫反應。

延伸閱讀》猴痘疫苗沒10分鐘被搶光 打不到別急!薛瑞元曝重啟登記時間表

猴痘疫苗第一階段接種流程。圖片來源:疾管署提供
猴痘疫苗第一階段接種流程。圖片來源:疾管署提供

猴痘怎麼治療?

疾管署指出,鑑於大多數猴痘病患的病程為自限性(self-limiting),因此以輸液治療、維持營養等支持性療法為主,以達到減輕症狀與併發症的效果。

國內現有儲備被國際批准用於治療天花的抗病毒藥物Tecovirimat,但僅建議猴痘重症病患、嚴重免疫不全者、兒童族群(特別是1歲以下嬰兒)、孕婦和哺乳婦女使用。

實習記者:吳柏漢

核稿編輯:廖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