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豫「這麼老了,轉行還來得及嗎?」多年,直到一歲女兒給我當頭棒喝

作者:Vanessa Wang/工程師作家的轉職人生

2018 年,在我女兒九個月大的時候,我辭掉了幫工程師寫技術文件的工作(technical writer),在家靠網路上的教材自學寫程式。之後經過 9 個多月的努力,我成功轉換跑道,成為矽谷的全職軟體工程師。

轉行,是一件具有風險的事情,而我當初在做個決定的時候,和許多人一樣,很害怕放掉過去累積的年資、害怕轉行不成兩頭空。在文章開始之前,想先提醒大家這風險是一個事實,也是每個人必須自己判斷、承擔、衡量、下決定的事情,不管誰跟你說什麼「人生只有一次」、「做就對了」,這個風險都是不變的。

我在這裏分享這段經驗,也絕不是要說「轉行很簡單、誰都可以做到」或「只要有夢想、全世界都會一起來幫你」之類的。而是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忠實紀錄一位工讀生、我現在滿週歲的女兒、以及特斯拉工廠的工人們,在我轉行之路上扮演的角色:是他們讓我找到轉職的勇氣、教導我用正確的態度面對「中年轉行」這件事,並且顛覆了我對「時間」的理解與認知。而這段經驗、這些想法,也希望能提供給猶豫是否轉職、轉換跑道的你一些參考。

2015 年萌生想當工程師的念頭,但不敢有所行動

我在加州矽谷特斯拉汽車工廠擔任 technical writer (詳見:《外人不會知道的「矽谷」:我在特斯拉工廠上班的日子》)的第一個禮拜,旁邊坐了一位剛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女孩。她是機械工程師,小我 7 歲。在工作職務分配上,她負責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負責將她的解決方案紀錄下來。

我知道我的工作也很重要,但忍不住想著,我以前念的也是工程,難道我做不了她的工作嗎?我難道想不出改善電動車生產線的方法嗎?

但我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我心想,誰叫自己剛讀完土木工程學位時,沒有立刻去當工程師,現在都過了那麼多年了——工程那麼「硬」的學問,我哪做得來?就算我做得來,誰要給我這種機會?

每次幫別人寫工程文件時,我總想著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可以怎麼改善;我總想跟工程師討論他們是怎麼決定各個解決方法的;有時候更幻想著再次去投土木工程師的職缺⋯⋯但我還是不敢做出實際改變,因覺得自己早已經錯過「做出重大改變」的人生時機了。

我總能用各種理由,不斷打消自己再次嘗試當工程師的念頭,例如:「我不行的啦!以前結構學修得那麼爛。」;「我還是比較適合這種能夠結合我寫作能力、軟實力的工作吧!」;「工程師要一直加班,我這個工作比較輕鬆。」⋯⋯等等。

但我卻又還是忍不住想著,會不會有一天我還是可以回到工程師這條路?心中就這樣一直掛著一個 “what if...”。

時間就這樣在內心不斷來回上演的小劇場中過著過著,然後我就懷孕了。

2018 年,工讀生給我的當頭棒喝

在我請產假的期間,由一位化工系的工讀生替補我的工作。這位工讀生除了做我的工作之外,也幫我們組的工程師做非常多事情,做得人人滿意。


當我產假回來的時候,更發現這位工讀生在短短幾個月之中,從幾乎什麼都不會,進化到可以獨當一面用 CAD 設計機械零件,聯絡廠商製作零件、安裝到生產線上,進而改善生產流程⋯⋯。

那時我才瞬間領悟到:如果一個仍在學的工讀生,可以在我請產假的 5 個月中學會那麼多事情,沒有任何理由我會學不來。

這位工讀生給我更大的「當頭棒喝」是:在我一直猶豫不決想著「我行嗎?」「可以嗎?」「有希望嗎?」的幾年間,其實根本足夠我轉職四次有餘了。

於是我對我的老闆說:「工讀生們現在學的、做的,我都要依樣畫葫蘆,全部交派給我吧!」我也終於鼓起勇氣跟老闆說,我的職涯目標,就是做工程師;我說我以前就是讀工程的,我相信自己絕對可以學得來的。

於是,產假請完回去上班的那半年,我過得非常充實:我每天都練習用 CAD 畫圖;每天大家經過我的辦公桌前,都會看一下我學得怎麼樣了,並給我一些指點。我跟著其他機械工程師開會、想工程解決方案、設計可以改善生產線的機械零件、聯絡廠商訂購現成機械零件、跟著技工把那些零件在機械房裡照著設計圖做出來⋯⋯。當然,我還是得完成自身「寫技術文件」的工作。

那段期間,也是小孩從 3 個月長大到 8 個月的時候。我每天都睡不好,上班要擠奶、半夜要餵奶,但我的心靈很充實——因為我有了新的人生目標,而且我再也不用畏怯地想 ” what if ” 了;我用行動代替所有的空想,我知道即使必須從零開始重頭來過,但只要我每天都在學習、都在進步,那麼就算「砍掉重練」又如何?

當我敞開心表達自己的學習意願後,我跟辦公室裡許多人的關係也更拉近了:我發現有好幾個人都是很晚才開始學當工程師——他們或許是年輕時太早生小孩,以至於 30 幾歲才去讀大學,或者是因身體不好頻繁出入醫院,一直沒有辦法好好完成學業——但他們最後,都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本來一直擔心,如果我「這麼老了」才嘗試學習,會不會被笑、會不會被批評不自量力?又萬一我學不來呢?會不會被比我年輕的人看不起?但事實證明至少在我工作的地方,這些事情只是杞人憂天——這裏許多人都不斷在重新學習、在「砍掉重練」,只要願意學習,絕大多數人也都會尊敬你虛心求教的精神。

我還從中發現了一件事:就是我雖然很喜歡「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很喜歡邏輯推理,但我對機器、機器人、機械零件長什麼樣子、功用是什麼等等,坦白說沒有太大的熱情。因此那段期間我也開始在線上學寫程式,之後發現比起土木工程、機械工程,我更喜歡軟體工程,於是我下定決心轉行軟體工程師。

從一歲的女兒身上,我學到「 24 小時其實很久,可以進步很多」

以上,就是我轉行的契機和原由。而帶給我勇氣啟程這條路的人,除了那位優秀工讀生給我的刺激之外,就是我的女兒了——在她身上,我對於「時間」有了全新的認知。

那時初為人母的我,每天看著女兒神速的發展,我突然對自己的「不上進」感到很羞愧。

嬰兒學習的速度,是非常驚人的:他們出生時幾乎什麼都看不見,只能靠嗅覺找到媽媽的乳頭。但是不用一年的時間,他們就學會翻身、坐、爬、站、走、跑⋯⋯甚至可以表達他們想要什麼(就算不會用講的,還是能用其他方式表達)、聽得懂大人講的話。

我不禁想:如果人類在出生的第一年之內,就已經獲得大部分的生存基本技能,我們接下來的人生到底都在幹嘛?而我停駐在躊躇不前、不敢踏出轉行第一步的 3 年期間,又在幹嘛?

這想法讓我感到莫名羞愧,但另一方面我心中也燃起了希望:「人類的學習潛能,原來是這麼巨大的!」

我反思自己常常覺得「時間不夠」、幾個月的時間不足以完成什麼;但對於孩子而言,一個月 30 天之中,能夠學習的事情實在太多了!比如你一定聽過「七坐八爬」這個詞:上個月只會坐在那裡的嬰兒,下個月已經可以滿屋子到處爬行了。能夠進步地那麼快,無非是因為他們每分每秒都不斷地在練習新的生存技能,絲毫沒有浪費時間。

我也沒有看過哪一個大人的「學習意願」,比新生兒要強的:嬰兒一旦學會了「坐」,他們就迫不及待要學「站」;一旦會「站」,便迫不及待想要走路。他們想要學習的意願,更是誰也擋不住的,因為他們一心一意就是想要進到下一個階段;有時候白天練習不夠,嬰兒半夜還會爬起來練習站、走路。一天中他們練習這些技能多少次?我親眼看著我的孩子扶著東西站起來、跌倒、再站起來多少次?來不及數,因為她根本不在意跌倒,你還沒意識到她摔下去時,她早就再站起來了。嬰兒是不怕跌倒的,因為她壓根沒想過「跌倒會丟臉」、「跌倒會被笑」這種事。

這正是我從自己新生的女兒身上學習到的:如果不停地重複練習、不害怕跌倒、不在意他人的眼光,一年的時間,其實可以完成非常多事情。而更美妙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是嬰兒,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這樣的學習潛能。

跟嬰兒比起來,我們世上每個成人都實在「太遜了」。既然我們「每個人」都不如一個新生兒,那如果我轉行期間必須從零開始、從當實習生開始、從最底層開始,那又如何?連我不到一歲的女兒都是我的人生導師了,那如果我要向比我年輕的人學習、向實習生、大學生請教,那又算什麼?

從那時候開始,我更清楚地明白所謂年齡、年資、身份職稱抬頭這些東西,其實沒有太大意義的:
如果我真正想要學習,就必須放掉對這些沒有意義的表面數字與頭銜的執著,虛心求教於任何比我厲害的人,而且不要畏懼從最底層開始重新往上爬。

唯有再次把自己虛心定位到一個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甚至宛若嬰兒之姿時,我才有可能真正的學習、真正的進步。

特斯拉生產線工人教我的事:人生很不公平;但時間很公平

在特斯拉工廠工作的 3 年中,我看到了很多不同的人生型態。

大部分的工人日復一日做著一模一樣的工作:每天來上班鎖的是同樣一根螺絲、焊接車子同一個部位。有些人做到退休,仍一直都在同個職位,因為那個循環很難打破——許多人通勤單趟就要兩小時,回到家的時候已經累癱了,什麼都無法想只能快點睡覺,因為隔天還要早起、 5 點到工廠打卡。但如果不住那麼遠的話,又要怎麼負擔矽谷昂貴的租金、養家糊口呢?

記得某一天我早上 9 點到工廠的時候,有一位工人跟我揮手說再見,因為他已經要回家了。他每天凌晨 3 點就來上班了,那天他是特地提早下班,趕去參加他兒子的幼稚園畢業典禮——類似這樣的情景,每天圍繞在我的身邊。

我很佩服工廠同事們的耐力和毅力;他們認真地上班照顧一家人,就像你和我一樣,我不覺得自己和他們有任何差別。其實我自己,又何嘗不是每天上班做著同一件重複的事情、鎖同一根小螺絲、困在同一個無限循環裡?

我知道唯一不同的,是我比較幸運:我成長的環境,讓我有機會和資源讀完大學,讓我上班的時數可以短一點、讓我不用每天花 4 小時通勤,讓我可以每天在上班之餘,還有多一點點喘息和思考的時間⋯⋯。但也因為這樣,我其實比他們有時間和機會,去打破自己所在的無限循環裡。我相對有時間和機會去進修、學習、增加自身價值——

問題是,結果我有這麼做嗎?我有好好地利用每天比他們多出來的那點時間嗎?

更不用說,儘管由於生產業工人是一個非常勞累的工作,大部分的工人下班後,真的很難有餘裕去想人生下一步怎麼走、如何改善生活品質。但我還是認識好幾位工人,在上班之餘仍自行在職進修大學學歷。

要知道,在美國讀大學真的非常不容易,因為學費實在太昂貴,大學文憑甚至幾乎快成了有錢人的專利;有些工人,是利用美國政府給予退伍軍人的福利才能修課。

我問這些一邊工作、一邊讀書的工人他們怎麼做到的?用什麼時間讀書?

「很累。但我就是想著我的目標。反正就是 4 年,撐完就對了。」

有人跟我說,讀完大學後他要當專案管理師;有人跟我說他要當護理人員,因為加州護理人員的時薪很高——他們都很清楚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犧牲睡眠、犧牲娛樂的時間。

我們組上的一位機械工程師,就是從最底層的工人,靠著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用 4 年的時間以學徒的方式先成為技工、再慢慢被升到工程師的。

他沒有讀大學,甚至連高中校園都沒有進去過幾次。而這完全不是因為他「不夠努力」、「不夠認真」:他跟我說自己生長的環境惡劣到如果你沒有一個「老大」可以依靠,走在路上隨時可能被抓去揍。他的父親長期酗酒,因此高中時他就得出去賺錢、以自修的方式補完高中文憑。但他的工作態度是最好的;他比任何人投入更多時間、更多努力,他什麼都願意做、願意學。也因為這樣,許多跟他同時期進到特斯拉的工人 4 年後還是做著同一個職位,他卻已經變成工程師了。

4 年的時間,可以完成大學文憑; 4 年的時間,一個小孩可以長到差不多什麼基本生活技能都會了;當然,4 年的時間,也可以一事無成。無論過得很累或很輕鬆、無論是要為夢想賭一回或躊躇不前,每個人時間流逝的速度都是一樣的。

人生是不公平的,但時間是公平的。

我很感激身邊不同的人,教導我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時間」。常有人會問「我都這把年紀了,想去完成 XX 夢想,還來得及嘛?」這真的是一個很難的問題,我也沒有答案。

但或許我們都可以先思考一下,時間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3 年或 4 年後,你希望你的人生長什麼樣子?

有句話說:“If you always do what you've always done, you'll always get what you've always got.” 如果真的想要人生有所改變,那麼不論「來不來得及」,與其被動等待機會、猶豫著成敗讓時間流逝,我們更應該先主動出擊,勇敢嘗試做出一些改變才行,不是嗎?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猶豫「這麼老了,轉行還來得及嗎?」多年,直到一歲女兒給我當頭棒喝》,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有興趣、勤練習、目標明確就一定會成功嗎?你缺少的可能是最簡單的東西──「希望」

高齡轉職困難嗎?矽谷軟體工程師這麼說

作者簡介:

Vanessa Wang 出生於波多黎各,四年級搬到台灣。喜歡工程也喜歡寫作的她,在取得台大土木系碩士後到美國馬里蘭大學攻讀小說寫作碩士,後又自學寫程式。愛追夢的她,最大的夢想是用文字陪伴世上所有和她一樣,努力、勇敢,卻又脆弱、孤獨的人們。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