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裴偉:黎智英要賣《壹週刊》,要我找買家
《鏡週刊》董事長裴偉。攝:徐翌全/端傳媒
編按:《上報》、《信傳媒》、《報導者》……近一年來,台灣的新媒體網站像雨後春筍般地一個接着一個冒出頭來。每一家登場之初,總引起媒體圈和公眾一陣猜測:它的編採團隊有哪些人?老闆是誰?政治立場如何?甚或是不是「中資」?
在這一波「新媒體熱」裏,最受人注目的要算是《鏡傳媒》——事實上它的名字也才曝光不久——它的主事者,是剛剛離開《壹週刊》社長職務的裴偉。環繞着他和《鏡週刊》的各種關於資金來源的猜測,以及「挖光了《壹週刊》」的傳說,着實替這份新創媒體添上了幾分神祕色彩。
裴偉日前接受了端傳媒的獨家專訪,證實這份紙本與網站兼備的新媒體——紙本《鏡週刊》與網路(網絡)《鏡傳媒》,預定10月登場,大馬金刀地殺進台灣媒體的戰國時代。
新媒體投資人皆為台灣本土企業家
記者開口約訪,裴偉一口答應得很爽快。談話時,他的聲音不疾不徐,掛着無框眼鏡的圓潤臉龐,沒有太多情緒起伏。當他思考着用字遣詞時,總會喃喃地以「這樣講好了」這麼一句做開場白。講到無奈處,則是伴着一串苦笑。
5月31日,15年前《壹週刊》創刊的日子,同時也是裴偉離職的日子。離職後短短3個月內,裴偉領軍的新媒體便悄悄生成。談起從離開到另起爐灶,裴偉笑着說,「一切都是謝國樑起的頭。」
謝國樑出身基隆的政治世家,身為第二代,在29歲時他曾經接下家族的棒子,擔任了11年立委,2015年放棄連任,轉將事業重心放在影視娛樂和媒體業。在華語世界大紅大紫的電影《我的少女時代》,就是謝國樑公司的第一部投資作品。
「謝 國樑是我好朋友嘛,他離開政壇後,開始投資一些娛樂產業。知道我離職,就問我能不能幫他弄一個娛樂相關的網站。」對於好友的提議,裴偉遲疑了一下,「我跟 他說『娛樂,也是ok。但我的專長是做新聞。如果要做媒體,娛樂只會是其中一環』。」聽到裴偉的回應,謝國樑說「他再看看」。
同一時間,開始有投資人接觸裴偉,加上謝國樑也找了一些朋友來合資,就這麼促成了一個媒體的誕生。「7月份以後,這件事大概就確定下來。」同時裴偉也婉謝了其他邀約。
外傳裴偉的新媒體,董監事名單不乏政治色彩濃烈的人選,「那是因為一開始是謝國樑起的頭,所以弄起來以後,他就找他英文《中國郵報》(China Post)的人來當董監事。」(編按:謝國樑現為英文《中國郵報》董事長。)
「另外,媒體報導我們董監事名單出現『前國民黨中央委員黃麟翔』,其實那個人只是同名同姓,他是金融圈的人,完全跟政治無關。」裴偉笑着解釋。
媒 體環境如此艱困,為什麼仍然有人前仆後繼願意投資媒體?裴偉笑了笑,「這樣講好了,他們其實有些人當時非常想要買《壹傳媒》。既然老闆不賣,有適當機會, 他們就來辦。」不過投資人究竟是誰,裴偉依舊三緘其口,僅強調絕對沒有外傳的香港影視大亨于品海,也不會有中國資本。「全部都是台灣本土企業家,投資人有 三位以上,且每人投資不超過五成。」
裴偉說,《壹週刊》內部的不安來自於紙本是否收掉的恐懼,以及數位化過程的疑慮。他透露:「之前老闆跟我說要賣《壹週刊》,叫我去找買家。」這幾年《壹週刊》要出售傳言早已傳個幾回,但那次談話,裴偉覺得,老闆是真的要賣了。
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2001年將《壹週刊》帶進台灣,裴偉從《壹週刊》創刊的第一天就在這裏,堪稱肥佬黎手下最重要的一位台籍幹部。但如今為什麼裴偉連同台灣《壹週刊》的一大批資深員工大舉出走?出了什麼問題?
裴 偉說,《壹週刊》內部的不安來自於紙本是否收掉的恐懼,以及數位化過程的疑慮。他透露:「之前老闆跟我說要賣《壹週刊》,叫我去找買家。」這幾年《壹週 刊》要出售傳言早已傳個幾回,但那次談話,裴偉覺得,老闆是真的要賣了,「他這樣講,那我就去找(買家)。但四天後他反悔了,跟我說他不賣。」
四天之內的反覆,讓裴偉感覺,這麼大的事怎能如此倉促,「這對《壹週刊》本身不好、對老闆不好,對我去外面接觸的買主也不好。所以我就想,早點離開吧。」
至於為何四天內縮手反悔,裴偉認為,黎智英覺得《壹週刊》目前發展影音,這一塊在他手上,會做得比別人更好;另一方面《壹週刊》留在壹傳媒集團裏,效益更大。因此才會臨陣喊卡,不願出售。但對於紙本《壹週刊》是否存續,黎智英的態度依舊曖昧。
「8月時我和老闆吃飯,他跟我說,他身邊的人勸他,紙本還是有品牌價值,這個價值能夠支撐網路。所以對於紙本是否收掉,那時他說:『再看看』。」同一天下午,黎智英也對《壹週刊》同仁強調,不會收掉紙本,會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