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台鐵公司化展新局(下篇)杜微打造台鐵安全安全體系

普悠瑪事件後 才知安全管控重要

普悠瑪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一日在蘇澳新馬車站出軌翻覆,當時杜微是台鐵副局長,二零二一年四月三日太魯閣事件,杜微是副局長,太魯閣車禍事故後,因王國材升任交通部長,杜微被提攜升局長。

在普悠瑪事件後,恢復雙線通車後,台灣鐵路局副局長杜微召開記者會表示,目前普悠瑪在此路段會以時速四十公里「慢行」,當時正常普悠瑪時速為一百四十公里。換句話說,事件後杜微擔任台鐵局長後即在改革台鐵的安全,卻被輿論攻擊,他默默無言扛了很多政策上的責任。

根據報導,當時最瞎的是,台鐵局長張政源緩緩道出,司機員通過斷軌處,發現異常時有回報車站,車站派人查看,「同仁回報說,目測覺得是三十公分,接到電話的人聽成三、四公分,這是誤報。」引起各界譁然,當時有一三十三年歷史的「百年老店」台鐵,竟沒有跟著時代的腳步,沒有用科技確認台鐵火車流程,真的還不是一般的草率。

本報採訪獨家即將上任的台鐵局長杜微,他第一次談到台鐵如何架構安全這一塊,也第一次提到台鐵安全體系是何時開始做?進度如何?【以下杜微(簡稱杜)、記者問(簡稱問)】

杜:直到一零七年才探頭看到外面的世界,才知道有安全的管控這件事。台鐵沒有,就推,但台鐵幅員廣大,每個人在系統做什麼事,光是了解就非常的費時,直到一零九年才建立安全體系,今年,才完成初期。(台鐵了解安全管控這一年,正是普悠瑪事件同年。)

杜說:「我在推安全管理系統,也是最近的事。」他說,安全管理系統推到最後,就是整個公司的安全系統都建立好了,台鐵從無到有,要有效的運作,就是全員,包括現場、都要懂,都會做,才是我們想要達到的。

問:外界都認為台鐵的安全,就是慢、慢、慢慢慢,整合起來的。

杜微馬上說:也不能慢,安全要快、快、快快快!

他接著說:台鐵成立公司後整個營運計畫最重要的是安全,二、三十年前即有規劃,只是沒有臨門一腳,台鐵行車安全還是要再進步,不能再有重大事故。但沒有錢,怎麼做安全啊。

問:您下有五大,包括安全、運務、電務、工務、機務,如何分配業務?

杜說:由運安處負責,再授權給下層,分層負責。

問:可以談一下您的安全規劃嗎?

杜:台鐵全力在做安全,目前第一階段是運安會的位階提高,第二階段是未來如何讓營運立馬賺大錢。第一階段的安全是把原來的運安處,從副局長下面,提升到總經理之下,權力已經大很多,未來更有效的建立安全體系。

未來董事會將設置安全管理委員會,董事也可參加委員會,同時提高營運安全相關專責部門層級,營運安全處、職業安全衛生室由總經理直轄督導,北、中、南、東各區營運處加設安全科,強化營運安全基層管理,發揮整體力量。

問:談談您的台鐵的二安一轉:安全、安定、轉型,可以說明AI運用的部份嗎?

杜:AI處理邊坡落石、車輛入侵未來台鐵公司將持續辦理各項安全提升措施,如車輛汰舊、改善風險路線、強化軌道結構、執行電務智慧化提升計畫、告警AI,如邊坡落石,這系統月中即可完成,現場落石調度室馬上收到;可能遇到車輛入侵的邊坡公路三十八個點,預計明年中初步階段完成。整個安全,初估至少要三年才能穩定。

問:請說明一下神祕的1.0、2.0和安全的關係

杜:建立安全文化的 SMS系統:台鐵向科技靠近了,已引進SMS安全管理系統及DNV評鑑,建立安全第一的台鐵組織文化與作業習慣,翻轉傳統被動式安全觀念,轉化為主動式、預防式及風險式的做法。營運安全改革初步已見成效,未來也預見要有科技的人才進入台鐵,進一步擬定各種激勵措施,辦理安全改革精進作為,提升臺鐵SMS有效性,建立台鐵行車及企業安全文化,以達零工安、零事故之目標。

杜:台鐵現在在做的SMS系統,在去年就開始做、今年也推到基層、還有教育訓練。SMS就是外界說的AI,這種技術,可以把安全管理加速的做好。他做風險分析,找出關鍵、做建議以及如何修改。這系統也會link到基層。教育訓練,在台鐵局過去都是師徒制,現在正在轉型教育訓練標準化,不懂票務系統,還不會電腦售票,員工進系統,也會很快了解,這就是大家的口中的AI。

內部2.0與外部連結3.0連起來,非常重要且安全

杜:台鐵很複雜,各單位系統,運、工、機、電等等,各種系統資料,現在已數位化了,仍是你有你的系統、我有我的系統,你跟我三人的連結,就叫1.0,所有系統到平台連結,就叫做2.0。台鐵內部,正在做一個大家可以連結的2.0平台,由於台鐵軌道是一段非常漫長的旅程,複雜度及困難度都非常高,還要努力。

風險管控,是指現場SOP,也包括教育訓練用等等,完全顛覆了以前古老的台鐵就是傳統用紙本、遞送等等。另外,要跨外部的3.0平台,台鐵局要跟鐵道局連結,上去拿資料。

舉例說:開火車的機務單位,和沿路做工的工務單位,用1.0去接,若把2.0灌下來,用一個AI的程式,就知火車沿線,那裡有人做工,接3.0,就知鐵道局在台鐵沿線那裡有工程或施工。

我希望做到3.0以上, 2.0、3.0平台連起來,就是行車、保安系統,非常重要的安全,極其重要的工務通告,均可快而準確的發出。

問:資產部份,算得出來的精華地段資產數字外,其他的不一定能照預估的數字處理,您的看法呢?

杜:工會抗議,希望少賣土地,但我也有如何賺錢的煩惱,我心心念念的是如何讓台鐵公司化賺錢。直到行政院核定台鐵成立公司的投資企劃案後,我才安心,企劃案均有詳列,台鐵既有的資產,大概有近八千億的資產,還有留給公司很好利用的資產,資產越多,對台鐵還債越有利。

財務模組預測規劃 債務歸零

問:如何算未來營收?

杜:我們做了財務模組預測,債務歸零:除了台鐵局預計既存短期債務一千七百億元,交通部將設立償債基金承接、債務歸零之外。土地是外界的焦點。

1.資產公開招標,提升土地的價值:為確保台鐵公司財務競爭力,部分經管地方政府土地部分未來改以無償方式提供台鐵公司使用外,其餘資產全數作價投資台鐵公司;未來台鐵公司可有效運用財務槓桿,提升公司盈餘。

2.政府補貼:台鐵局過往長期配合政府政策,照顧國人基本權利,其經營許多無法獲利的小站及服務性路線、運價未能依規定合理調整反映營運成本等因素所造成之營運虧損,未來將由政府適當補貼,營運資金調度不再捉襟見肘,讓杜微有信心加碼投資。

三、轉型:台鐵不再是卡奴,如何賺大錢

問:除了精華地,小站您有特別的規劃嗎?

杜:台鐵一共有兩百四十一個站,不管大站、中站、小站,各有各的活化方式及經濟效益。大站,精華地區週邊土地、建物,帶來的經濟收益最大。小站,本來就沒有人煙,結合地方,是最大的優惠,舉例來說集集支線,對中部週邊有吸引力,小站的水電、人力加成本不能免、還有一定的維修費,政府也知客量不大,如台鐵自行吸收政策型虧損,台鐵豈不變成卡奴了?

兩年前政府已補貼小站了,從台北坐火車到集集太耗時,吸引不到台北的民眾,所以在高鐵,新搭建連接駁火車到最近的田中站,政府也已答應了這一段的預算。

問:您心目中那裡還有黃金?

杜:我心中的金牌車站:中站中間車站,是我的祕密武器。也是我心中的大站。從內壢中壢、到桃園,已串連成一個帶了。中等站,觀光的、經濟的、周邊的,台鐵很多、很多。隨便掐指一算,彰化員林、台中的豐原商圈正在形成,是未來的大站。目前高鐵的新烏日榮景可期、附近的台鐵,雖看似住戶零散,已經快要追上同等級的汐止中站了。

問:其實串流還有以做,如淡水和周邊海域加在一起,變成一個觀海特殊景觀的行程,可以吸引國內外觀光客。談著談著杜微很開心的說:這點子很好,公司成立後,很多都可以做,會考慮增設並擴大營運部門。 五億便當董事長

問:您便當賣得很好,不要看小小的便當一口氣賺了五億,還真的是億來億去的。

杜:便當是台鐵本業的副業,今年一月到九月杜微賣便當就賣掉兩百八十九萬個,收益有五億元。

記:票價的調整呢?

杜:漲票價,以前都要行政院審,改公司後,簡化許多程序,交通部一定ok,可調整觀光票價、可以有很多的配套、服務。加上本業營運,營業架構部分,要去結合外面的觀光旅遊團體,成立台鐵公司之後因法規鬆綁,自由度空間很大。

在本業部分,有很多的方法,未來公司分短、中、長程三個方向。

短程,二十到一百公里以內,都是台鐵的天下,大力爭取。(支線六十輛客車,預計一一四年四月開始交車。可以調配長程(東部)、中程、短程客車的使用。

改變的起點,禮聘頂層管理顧問打破魔咒

百年歷史的台鐵改公司後,分別由台鐵局長杜微及副局長馮輝昇擔任台鐵公司化後的第一任董事長、總經理,原班人馬被外界議論。杜微是是董事長兼CEO,杜微是公務員體系出身,奉公守法是他一路升遷緊抱著的守則,如何才能改變外界觀感。

因為台鐵事業體太龐大了,擴大賺錢的營運部門,聘請幾名有國際經驗的頂層企業管理的顧問,才能打破制式原班人馬的的魔咒。

台鐵局革新組織文化,改善財務困是為了使台鐵朝向永續經營。在組織圖上看到運安處位階變重要了,但卻把軌道體制中,超級重要的「總工程司」,遺失了,這也是關鍵性角色,也是不能少。(文:記者倪有純)

台鐵新車R200(台鐵提供)
台鐵新車R200(台鐵提供)
台鐵人員為火車工作,最是辛苦(台鐵提供)
台鐵人員為火車工作,最是辛苦(台鐵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