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高通如何從手機晶片霸主 變身AI PC大玩家 讓一票同業都不敢輕忽?故事要從2016年說起

高通資深副總裁暨行動、運算與XR部門總經理卡圖森(Alex Katouzian)(左二)、高通資深副總裁暨運算及遊戲部門總經理康達普(Kedar Kondap)(右一),與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中)合影。
高通資深副總裁暨行動、運算與XR部門總經理卡圖森(Alex Katouzian)(左二)、高通資深副總裁暨運算及遊戲部門總經理康達普(Kedar Kondap)(右一),與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中)合影。


6月18日,7家品牌、22款新一代Copilot+ AI PC即將上市,全都搭載高通Snapdragon X系列晶片,從手機晶片霸主到PC領域挑戰者,連摩根大通證券都宣告:「高通已經位居AI PC市場領先地位。」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過去由蘋果主宰的高階PC市場,在AI浪潮下,是否可能大洗牌?

「高通鑽研AI超過十年,很長時間我們都在開發AI相關軟硬體」

「高通鑽研AI已經超過十年,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在開發AI相關軟硬體。」高通資深副總裁暨行動、運算與基礎設施部門總經理卡圖森(Alex Katouzian)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開宗明義就強調高通在AI領域耕耘已久,比如2016年把AI引擎和功能導入智慧型手機晶片組,現在Snapdragon X Elite的核心效能,已比當年的晶片提升100倍。

事實上,AI應用早就出現在手機上,相機、視訊、安全輔助功能、即時翻譯,背後都有AI演算法在運行。

高通就是靠著在行動裝置長年耕耘的優勢,把手機運行AI的概念,搬到PC上,加上2016年與微軟簽訂協議,讓高通成為微軟Windows產品安謀(ARM)架構的獨家供應商,使得原本就熟悉ARM架構的高通,取得大展身手的機會。

高通切入AI PC第一個策略:產品差異化

然而,作為PC新手,想進入已有多名「資深玩家」的市場沒那麼簡單,所以高通的第一個策略,是做出產品差異化。

「我們要有破壞性的創新解決方案,它不能跟競爭對手差不多,否則我們不會有任何機會。」卡圖森直言,這是新手必備的要素之一,因此Snapdragon X系列晶片採用ARM架構,比起市面上八成PC採用的英特爾x86架構,更可達到高性能、低功耗。

由於手機晶片幾乎都用ARM架構,恰好是高通最擅長的領域,這讓他們在設計以ARM架構為基礎的PC晶片時,得以發揮最大優勢。

消費者往往希望PC有高效能表現,電池壽命又要長,卡圖森舉例,微軟就宣稱他們的Surface筆記型電腦可以連續播放影片22小時,地球上最長的飛行時間是19小時,但搭載Snapdragon X Elite 的裝置,影片播放持續時間比這更長,「這就是ARM架構的優勢,AI應用就是為了讓使用者體驗更好,你可以完成整天工作都不需要充電。」

卡圖森認為,Snapdragon的差異化,有機會挑戰x86市場。「x86從未討論每瓦效能,從本質上來講,他們的設計強調高效能,但他們不想將其限制在任何功耗上。」

意思是,效能上x86或許略勝一籌,但使用者可能就要隨身攜帶充電器,對於需經常移動的使用者來說,這會是一大痛點,「他們最好考慮一下 Snapdragon 解決方案!」卡圖森笑說。

高通切入AI PC第二個策略:長期持續投資

策略二,是長期不間斷地投資,來了解PC市場。

卡圖森表示,團隊八年前就開始研究PC,例如他們的PC應該擁有哪些性能?需要在哪裡進行設計?得花多少行銷費用來推廣高通的解決方案?高通在市場上有哪些通路?產品要鎖定一般消費者還是企業?

公司甚至得先進行員工教育訓練,讓每個人都對高通產品優勢瞭若指掌,才能去推廣。

第三個策略:建立互信的合作夥伴關係

策略三則是建立互相信任的合作夥伴關係,卡圖森指出,除了微軟和七大OEM廠,高通還跟全球超過50家零售通路、40個不同經銷商合作推銷產品,同時也與企業、獨立軟體商(ISV)合作,確保硬體與他們的軟體可以相容,試圖解決過去ARM架構最為人詬病的軟體不相容問題。

此次搭載高通晶片的AI PC售價都落在1000美元之上,過去業界普遍認為,蘋果是超過1000美元高階PC的唯一主宰者,但卡圖森馬上反駁:「不再是這樣了。」

他指出,Windows筆電本來就有很大的價差,比如Surface或聯想筆電,從最高3000、2000美元一直到 500、600 美元都有,搭載高通X系列晶片的產品的定價也可以從500跨至1700美元,取決於PC的規格,「我們同樣能做到多種價位選擇,但我們不會涉足低階市場,因為我認為那裡無利可圖。

他說,過去市場上除了蘋果M系列晶片,確實沒有更好的選擇,但現在Snapdragon X系列晶片與微軟Copilot+作業系統完全基於AI所設計,「它正在改變使用者介面,不僅顛覆了x86,也顛覆了Apple MacBook。」

高通劍指蘋果 但其實也是追隨蘋果成功經驗

高通雖然劍指蘋果,但蘋果靠ARM架構崛起的成功經驗,也成為高通的模範,「當時 Mac 開始使用ARM架構推出M系列晶片,整個PC產業都震驚不已⋯⋯如果你把時間快轉幾年,你就會看到Snapdragon將比蘋果帶來更高效能,而且能耗又低。」

卡圖森對自家產品信心滿滿,不過品牌業者認為,比起英特爾,高通在PC軟體開發平台的支援量能還不夠,導致品牌廠很難在短時間內自己開發應用,這也是新一代Copilot+ PC每家品牌推出的功能都大同小異的原因。

此外,ARM架構PC要超越x86也絕非易事,尤其商用客戶要求穩定性,不會輕易轉換,ARM架構PC想打入商用市場還需時間。

高通一直有投資台灣,包括工程師、實驗室、銷售和業務開發辦事處

台灣PC品牌業者也坦言,高通對PC供應鏈較不熟悉,很多地方還得仰賴OEM廠協助,對此卡圖森也回應,高通一直都有投資台灣,包括工程師、實驗室、銷售和業務開發辦事處,大多ODM、OEM廠以前也做過手機,跟高通關係密切,公司也與既有的PC硬體生態系合作,並由台積電為晶片代工,「高通對台灣供應鏈非常熟悉,合作也很密切。」

談到對未來AI PC的想像,高通已經畫出清晰輪廓,「未來會發生的事是,你用的所有應用程式,遲早都會內建 AI 模型。到時候,你只需要對你的裝置說話就好,它就會基於指令來操作。」

這意味著邊緣運算成為趨勢,當PC能夠做到更多、更複雜的功能,就會會越依賴更小的硬體加速運算,高通就是看上這點,因為從手機、耳機、穿戴式裝置、XR到汽車、IoT,高通的邊緣運算技術、智慧型裝置解決方案發展都已成熟,接下來,就得觀望他們能否在PC領域搶得一席之地。

「我認為,高通影響使用者體驗的能力將會越來越高。」卡圖森下了這樣的結論。


更多今周刊文章
廣達(2382)股價快300元,林百里:明年也是很好的1年!喊話股東多買股票「會拚更好成績」
入列「黃仁勳大學」,台成清交電機系幾乎滿招!這兩所私大理工科也破9成…月薪曝光「能比大學教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