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立陶宛國會友臺小組主席 挺臺支持度續攀升(影音)

立陶宛國會友臺小組主席馬瑪竇 (Matas Maldeikis)堅信立陶宛政壇多數還是對臺友好,而且支持度持續攀升。(RTI)
立陶宛國會友臺小組主席馬瑪竇 (Matas Maldeikis)堅信立陶宛政壇多數還是對臺友好,而且支持度持續攀升。(RTI)


立陶宛大選首輪投票結束,現任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與現任總理席莫尼特(Ingrida Šimonytė)位居一、二,兩人將再度上演2019年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戲碼。央廣獨家訪問立陶宛國會友臺小組主席馬瑪竇 (Matas Maldeikis),他堅信立陶宛政壇多數還是對臺友好,而且支持度持續攀升。

馬瑪竇指出,大選第一階段落幕,瑙塞達原本寄望拋出包含臺灣在內的各式議題,「就是想吸引更多選票,在首輪投票就勝出」,不過他沒有成功,還是得進入第二輪投票。談到對臺外交問題的立場,相較對俄羅斯的堅定,立陶宛政壇還是持續辯論,有些政治人物希望將全部專注力放在俄國,而非與千里之外的中國對立。

瑙塞達針對臺灣立場反反覆覆,馬瑪竇打趣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喜歡我們的總統,因為他根據提問者的不同,在政治領域中遊走」。但他認為臺立關係重要,不僅涉及臺灣本身,也涉及美國,「對我們來說,美國是我們安全問題的主要幫手,瑙塞達明白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中的立場,以及中國如何對民主國家、歐盟或北約的自由構成威脅,他更理解俄羅斯幫助中國的問題」,因此他選前所做都與臺灣無關,與自己的選舉策略有關。

對現任總理席莫尼特而言,挑戰總統大位首輪位居第二,馬瑪竇認為過去因為歷經疫情、全球通貨膨脹與俄烏戰爭,成為她執政最大考驗,因此能進到第二輪,對她與政府來說當重要,「這表明在秋季國會選舉中,保守黨將處於一個良好的位置,問題是如何分配」。

對於臺灣立場,馬瑪竇確信,無論是這一屆還是下一屆總統,立陶宛政府已經做出決定,知道世界會朝著什麼方向發展,因為這也牽繫立陶宛自身國家安全問題。他指出,現在要向立陶宛人民解釋中國威脅,要比五、六年前容易得多,當時他們只覺得中國很遙遠;但因爆發俄烏戰爭,大家也都更能理解俄與中站在同一陣線。

馬瑪竇更舉他參加立陶宛電視辯論,節目開放觀眾網路投票討論中國問題,有75%的參與觀眾認為立陶宛應該對中國保持堅定立場,相較三、四年前大概只有30%,表明對中國觀點的巨大變化。

做為國會友臺小組主席,馬瑪竇透過日常不斷解釋臺灣與立陶宛的合作事宜,或是參加電視節目向立陶宛社會溝通,解釋雙方社會所發生的事情,他表示將會持續擴大臺灣事務在歐洲的支持度與影響力。(央廣記者曾偉旻立陶宛採訪報導)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獨家/立陶宛安全事務專家:臺立合作典範 引領歐盟國家挺臺
立陶宛大選總統總理搶進二輪 瑙塞達連任呼聲高(影音)
立陶宛總統大選進入第二輪 現任總統總理將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