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黃明志跟媽媽學家鄉味 自煮「麵粉粿」邊吃邊想家

特派記者羅立芸、戴華辰/馬來西亞吉隆坡-麻坡報導

黃明志難得回到麻坡老家,重溫和媽媽學做麵粉粿的記憶。(圖/記者戴華辰攝影)
黃明志難得回到麻坡老家,重溫和媽媽學做麵粉粿的記憶。(圖/記者戴華辰攝影)

「其實從小媽媽煮菜,我是拿椅子站在上面看的。後來,我要去台灣念書,怕我不懂得煮家鄉菜,我就特地學了這道。」知名歌手黃明志來台求學時,經常自己煮「麵粉粿」來吃,一解思鄉之情。

「麵粉粿,在吉隆坡叫『板面搣的』、在中國叫『貓耳朵』、在台灣叫『麵疙瘩』。」黃明志一邊在自家廚房捏著麵糰,一邊介紹起這道料理在不同地方的名稱差異。由於在老家的下廚過程和「黃家麵粉粿」秘方都是首次曝光,黃明志和媽媽事先做了很多準備,母子倆打算分工合作完成這道料理。

黃明志認為,好吃的麵粉粿重點不在大小,而是要夠薄才好吃。「一定要用手捏,用機器的都是騙人的,不要去吃。」湯底部分,是用吻仔魚熬製而成。配料部分,會加入用麻油、胡椒粉事先醃漬的瘦肉,以及適量的魚丸和香菇。滋味道地的秘訣,還在後頭。「炸的吻仔魚配上紅蔥油、炸紅蔥,這三個是無名英雄。」煮好端上桌的麵粉粿,有了無名英雄的加持,頓時香氣四溢,但湯頭卻仍保有鮮味。

「黃家麵粉粿」獨家祕方,首次在鏡頭前公開。(圖/記者戴華辰攝影)
「黃家麵粉粿」獨家祕方,首次在鏡頭前公開。(圖/記者戴華辰攝影)

「一個廚房一個主廚就好,不可以兩個人,一個人只能是幫手。」雖然黃明志開玩笑說,跟媽媽一起下廚,難免因為想法不同而鬥嘴。但隨著他的演藝工作量大增,這次難得回到麻波老家,重溫小時候和媽媽一起在廚房的美好時光,對於在家人面前不擅表達情感的黃明志來說,更顯得彌足珍貴。

點擊觀看《超越:黃明志》

▲《三立新聞網》獨家專訪內容,未經授權,嚴禁任意轉載或改寫。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獨家/黃明志不願背棄理念:台灣「言論自由」對我影響滿大
獨家/黃明志曾交往蒙古籍女友 對方竟「人間蒸發」 3年後才知被騙了
「行雲流劍」勇闖達人秀舞台!4把利劍貼身狂舞 蔡宏毅讓世界看見台灣
8歲拿世界冠軍!嚴師爸爸造就街舞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