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居護所扎根社區,服務民眾在家安養善終【獨立特派員】

提供專業護理照顧 居服員、居家護理師大不同

在長照體系中的居家照顧服務員,是較被熟悉的到宅照顧人員,從身體清潔到日常生活,都是照顧服務範圍。不過,同樣是到宅照顧,居服員與「居家護理師」提供的卻是兩種不同的服務。

一邊進行傷口處置,還不能忘記做各種詳細紀錄,居家護理師提供的是到宅專業護理照顧。(圖/獨立特派員)
一邊進行傷口處置,還不能忘記做各種詳細紀錄,居家護理師提供的是到宅專業護理照顧。(圖/獨立特派員)

居家護理所其實是健保業務,護理師在抵達案家後,要先掌握個案狀況,插上健保卡,除了讀取健保資料之外,也是執行醫療業務的證明。居家護理師陳俐雅表示,健保的居家護理包含了傷口照護、衛教指導,以及鼻胃管、尿管、氣切管等管路照護,同時也提供急重症的個案安寧療護。

除了提供各種專業的護理照顧,也肩負了醫療、長照等各種照顧資源的中繼聯繫任務。不需要到醫院就能得到專業的護理照顧,除了有助於降低個案再入院機率,也讓個案可以持續穩定在家安養。

早期發現個案狀況,同時提供相關護理照顧,必要時會引進醫療資源介入,這是居家護理師的核心工作,也是在宅醫療以及在宅住院領域中相當重要的一環,這樣的專業護理協助,無形中也給了家屬一分心理上的支持。

獨立型居家護理所 護理師自行創業當老闆!

在個案家中,居家護理師必須協助完成各種護理照顧,同時執行醫囑。目前全台灣約有2700位居家護理師,他們分別在醫院附設型居家護理所、衛生所附設型居家護理所,以及獨立型態居家護理所工作。而這三種居家護理所中,又以獨立型態居家護理所最為特殊。

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紀淑靜說:「要專業的人員,依循《護理人員法》才可以執業,希望護理師也可以自己出來當老闆。」陳俐雅就是自己出來開業的居家護理師,而他所開設的居家護理所,並不附設在醫院或是衛生所之下,也就是獨立型態居家護理所。

除了健康狀況,陳俐雅也熟知個案的生活細節,與個案關係更緊密,是獨立型居家護理所最大的營運特色。他說:「時間上會更彈性,也可以因應病人的狀況去調整時間,甚至會照顧到整個家庭。如果晚上需要夜間出勤,都是可以去協助的。」

開設居家護理所不需要診療空間,有一個辦公室就可以;也不用購置精密或龐大的醫療儀器,只需要添購需要的醫療衛材。(圖/獨立特派員)
開設居家護理所不需要診療空間,有一個辦公室就可以;也不用購置精密或龐大的醫療儀器,只需要添購需要的醫療衛材。(圖/獨立特派員)

雖然居家護理所開設門檻不高,臨床護理工作年資七年以上,或是護理師資格登記執業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年資四年以上,就能以負責人的名義申請開業,然而拿到開業執照後,才是營運挑戰的開始。

打開健保給付表,在宅居家照護費用分為4類,最高是2055元,另外的掛號費、訪視費等額外項目,每家居家護理所並不相同。(圖/獨立特派員)
打開健保給付表,在宅居家照護費用分為4類,最高是2055元,另外的掛號費、訪視費等額外項目,每家居家護理所並不相同。(圖/獨立特派員)

雖然設置在社區內,但從出發到完成服務的時間,大約要耗費半天。除了服務健保個案,不符合健保收案條件的民眾,也可以透過自費成為居家護理師的服務個案。不過居家護理師的案源還是以健保業務為主,有沒有足夠的案量就攸關獨立居護所的經營存續。

經營居家護理所不容易!衛星合作模式彼此支援

2020年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訂定了《居家護理指導與諮詢照護操作指引》,詳列了各種居家護理需要處理的個案問題,作為居家護理工作的照護參考。

扎根在社區內的獨立型居家護理所,被期盼能成為社區裡的醫療種子部隊,不過居家護理師要獨立開業其實有難度。

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紀淑靜表示,經營獨立型居家護理所有三大必備技能,第一個是足夠的臨床的知識及能力,去面對社區裡度失能的個案;第二個則是社區聯繫,要清楚知道社區的資源;第三個則是經營管理,成本分析、《勞基法》、《護理人員法》等都必須要知道,也要知道《健保法》中哪些申報是合理的。

居家護理師陳俐雅也說:「我們是全責主責制,所以當初才會成立一個衛星合作模式。在下班時間,我個案出了狀況,有其他的居護所可以互相合作。」這樣的衛星合作模式,護理師之間彼此討論交流、給予力量,聚集的不僅是獨立經營居家護理所的夥伴,更是社區裡協助實現在宅安養的衛星護理站。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美護理師打工APP助補人力 專家指恐影響照顧病人品質
護理師公會提9大訴求 衛福部:優先處理夜班津貼
新手爸媽分身乏術 倫敦產科護理師正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