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小燕鷗花蓮繁殖地遭侵入 沙洲現「輪胎痕」

每年5月開始,來自澳洲北部的小燕鷗,會到花蓮溪與立霧溪河口,築巢繁殖下一代,而花蓮溪河口,被規劃為國家級濕地,只有學術研究可以進入,現在卻遭侵入者,惡意破壞,沙洲地上,有不少輪胎痕跡,野鳥協會和縣府呼籲民眾,要保護小燕鷗繁殖地,若是騷擾、虐待,可能會觸犯野生動物保育法。

嘴上叼著蟲子,趕來餵小燕鷗,接著燕鷗媽媽,走進窩安撫寶寶睡覺,每年5月,來自澳洲北部的小燕鷗,會飛越數千公里海洋,來到花蓮溪與立霧溪河口,築巢繁殖下一代,七月中旬以後,再飛回澳洲棲息,特徵夏羽嘴黃色,先端黑色,腳則是橘黃色,為二級保育類,今年花蓮溪一共有336巢,立霧溪109巢,如今卻有人為干擾。

花蓮野鳥學會理事長劉國棟:「沙灘車從這邊下來,(你說這個),這邊就是(輪胎痕跡)。」

指著沙洲地面輪胎痕跡,學者滿臉憂心,這裡是花蓮溪河口,明明規劃為國家級濕地,只有學術研究可以進入,沒想到卻被人入侵,甚至入口的警戒線,也遭惡意破壞。

花蓮野鳥學會理事長劉國棟:「那個巢區,剛才看大概七八個巢位在那裡,我們是因為,有插一些紅旗子,希望牠們可以躲開。」

花蓮野鳥學會理事長劉國棟:「還好牠好像有躲開,但那裡不知道怎麼躲。」

再看到立霧溪河口,繁殖棲地鳥巢旁,同樣也有輪胎痕跡,如果侵襲距離太近,恐怕會讓牠們不敢回巢,孵育成功率將大幅下降。

花蓮縣農業副處長張仁智:「如果有這些騷擾,跟這些虐待獵捕行為的話,抓保育類動物,視違反情節,會處以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沙灘車業者表示,原有的沙灘車路線,不會進到河口灘地,縣府表示,會和河川局等單位,研議相關的保護措施,派保育員巡查,呼籲大家,一同保育小燕鷗,給他們安全繁殖的環境。

(封面圖/東森新聞)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皮膚摸一下就會傳染?猴痘染病途徑、症狀一次看
排隊看殭屍後悔了!他拍展場上傳 網喊不去了:沒想像驚悚
首例猴痘患者「患部照片」曝 衛生局:與國外不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