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後疫情時代「不是每天旅客都很多」 高雄國際機場設櫃業者吐心聲

一名旅客在高雄國際機場旅客服務中心諮詢。記者王勇超/攝影
一名旅客在高雄國際機場旅客服務中心諮詢。記者王勇超/攝影

疫情結束後觀光業逐漸復甦,旅行社業者說,疫情後南部出國觀光復甦程度約5成,主要原因就是高雄國際機場量能不足、航線恢復慢,在機場內設櫃的業者說,目前來客數雖有成長,但「不是每天旅客都很多」,希望能增加更多航線、航點,帶入更多旅客,恢復當初榮景。

高雄國際機場今年1至4月累計旅客量182萬5304人次,回復到2019年同期約75%。記者王勇超/攝影
高雄國際機場今年1至4月累計旅客量182萬5304人次,回復到2019年同期約75%。記者王勇超/攝影

高雄國際機場興建於日本時期,光復初期被政府接收作為空軍訓練基地,直到1965年由民航局接管,成立高雄航空站並加以擴建,開辦國內民航客、貨運輸業務,1969年4月開辦國際貨運業務,同年7月1日正式升格為「高雄國際航空站」,1972年10月開辦國際客運業務,隨著兩岸直航開放,2007年開放春節包機、2008年底定期航線正式營運,目前可直飛武漢、廈門、福州、南京。

高雄國際航空站副主任洪健男說,高雄機場1998年6月起曾由長榮航空飛過美國洛杉磯航線,後因市場需求不足載客率不佳而停航;目前高雄國際機場以航程5小時以內的亞洲城市為主要航點,屬於區域型國際機場機場。

在高雄國際機場設櫃的業者說,高雄國際機場因為在高雄小港區,又被稱為小港機場,是南台灣主要的聯外國際機場,疫情前往來的旅客很多,有些人在機場購買保險、租車,也有人會購買茶葉、甜點當伴手禮,或在餐廳用餐、咖啡店休息,業者的生意都很好,但疫情期間缺乏旅客,業績腰斬甚至更慘。

該業者說,疫情期間因為沒有航班帶來旅客,「有時坐一整天櫃台,都沒有客戶上門」,看著機場服務台都沒人去詢問,服務員還是要打扮整齊、坐在位置上,「讓人看了心情覺得很煎熬」,好不容易度過疫情,現在生意比起疫情好很多,今年遇到旅客多的日子,營業額是去年同期的2倍甚至3倍。

高雄國際機場另一業者說,小港機場的運量逐漸復甦,現在來的外國客人多半以東北亞、東南亞為主,平時來客數量不多,但在外國的特殊節日,像是浴佛節,就會增加很多外國觀光客,當天的生意會比較好。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勸高齡母親住養老院安心生活 1年後媽卻急CALL兒子「救救我」
人氣排名藏玄機!前員工揭吃到飽燒肉店「3心機」 這時間肉質才新鮮
時代眼淚!25年前這1超商高屏地區店數逾230間 僅次於統一
女星宣布加入成人平台!同台「前國軍弟兄」開戰處女秀

◤迎春出遊 旅行好物推薦◢
行李箱尺寸齊全 千元有找
必備行李收納袋 節省空間好幫手
防震防水攝影機 GoPro限時下殺
手提大容量保溫瓶 買1送1好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