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陷政治風暴中的鏡新聞台,入圍6項卓越新聞獎,勝過大部份電視台!

王其》陷政治風暴中的鏡新聞台,入圍6項卓越新聞獎,勝過大部份電視台!
王其》陷政治風暴中的鏡新聞台,入圍6項卓越新聞獎,勝過大部份電視台!

【愛傳媒王其專欄】今年一月拿到執照、五月開播的新的鏡新聞台,風波不斷,負面消息很多。但,第一線記者奮力不斷,入圍6項卓越新聞獎,最少守護了新聞台最核心的新聞專業價值,甚至超越多家老牌電視台。

說鏡新聞台風暴多並不為過,先有拿執照熬了兩年多,後傳出有綠軍高層協助才取得許可,今年三月再發生一個月換三位董事長的事,現在則爆出現金11月要燒光,大股東要撤退的震撼消息。這一連串的風暴中,新聞媒體最有價值的內容創作成績,卻少有人關注。

鏡電視從2019年底開始申請,始終就是最受注意的新聞台申請案,因為它是主管機關NCC這10年來發的第一張新聞台執照;更重要的,它申請過程中有濃濃的民進黨高層推一把的影子。這些聲音不論真假,都在政治及媒體界流串,讓這家本來標榜「民間公共電視」的新聞台,在2022年一月通過後,就染上濃厚的綠媒色彩。

但是,新聞台最核心的價值在新聞內容,這比股東爭議更應該關注;特別是卓越新聞獎公布新入圍名單,鏡新聞台成績勝過現在多數新聞台,更是難得。鏡新聞總經理蔡滄波在臉書發文表示,首次角逐台灣的普立茲--卓越新聞獎,就一口氣6項入圍,以同仁的表現為榮,也深切期盼各界給他們能見度,讓國人有機會欣賞有品味的新聞作品。

鏡新聞入圍的作品有採訪中心專題組製作的3項作品入圍「長篇深度報導獎」,分別是:「生子荊棘路-人工生殖法外孤兒」,挖掘無法藉由一般方式生育族群的需求,從醫療技術、社會正義,延伸到醫法制度,探究新生兒創歷史新低的背後,想生卻無法生的困境。其次作品是,「你悄悄溜走不陪我-洗工衝擊長照」,描寫在新冠病毒肆虐的背景下,工廠移工短缺,以較高薪資吸引家庭照護移工,影響家庭第一線的照顧現場。還有「火神又掉淚」系列,以去年彰化喬友大樓火警,4死21傷,消防員陳志帆殉職的不幸悲劇,探討火災的人為疏失、火災意外對於消防員的心理層面影響。

除了長篇報導,「短篇新聞報導獎」,鏡新聞也有作品入圍:「邪惡吃播趁疫來襲台灣家長自救遇阻」,探討YouTube平台上的奇怪兒童影片,最新手法則是隱身在「吃播」讓家長防不勝防。

平常新聞台不重視的文化新聞,鏡新聞藝文中心製作的2個節目也入圍「藝術與文化新聞獎」。第一個作品為另一種注目—《白沙屯媽祖進香故事》,是媒體首度以文化觀點深度紀錄台灣獨特的「宗教文化化」現象,從文化層面來看白沙屯媽祖進香與台灣社會發展的關聯性。再者,也入圍的文藝賦格—「凝視.當代」系列,以當代不同藝術領域中的五位傑出藝術家的生命故事為主體,闡釋創作理念。

卓越新聞獎公布各獎項入圍名單,共有93件作品從877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角逐17個新聞專業獎項。雖然入圍並不代表會得獎,但是鏡新聞台在93件作品中入圍6項已經不容易;雖然不是入圍最多的電視台,但有些主流媒體連一項都沒入圍,相形之下,鏡的成績已經很不容易了。再說,新聞台的價值就在產出好的新聞作品,而好的作品必須靠這些獎項來肯定,才能累積公信力及影響力。

因此,有媒體主管說,儘管鏡新聞台的大股東間有財務問題,也有法律爭議,及更多的政治干擾,但都不能抹煞新聞台第一線記者的功勞,以及建立新聞品牌的重要性。反之,對比鏡的虧損累累,如果一家新聞台很賺錢,但新聞品牌及內容差,必然是有人拿了新聞的惡勢力去到處賺錢的結果。這樣兩種不同的新聞台經營模式,台灣民主自由社會需要哪種,答案很清楚。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