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民拍出台灣青年失語青春 《蟲》前進坎城「影評人週」

男主角劉韋辰(左一)全片不曾開口說話,以遊走在壓抑與暴戾間的演出,道出台灣當下青年失語的青春。(目擊者提供)
男主角劉韋辰(左一)全片不曾開口說話,以遊走在壓抑與暴戾間的演出,道出台灣當下青年失語的青春。(目擊者提供)

新銳導演王凱民執導新片《蟲》以獨特視角呈現台灣當代青年在此時代狂潮中的樣貌,獲選入圍坎城「國際影評人週」競賽,將於5月16日在坎城影展全球首映,並有資格角逐首部劇情長片的金攝影機獎。

導演王凱民(KEFF)兒時在台灣和香港長大,10歲移民美國,跨國的成長生活背景讓他對台灣現況有著與多數台灣導演不同的視角。2019年當許多香港青年奮不顧身投入反送中抗爭,他日夜關注局勢的同時,發現多數台灣人彷彿事不關己,家人對這些新聞訊息不僅不生氣,甚至閉口不談。他一度感到憤慨,但隨著他搬回台灣居住,在日常生活中貼近台灣市井小民,漸漸理解台灣人面對當下局勢時,從無力無奈轉為把握眼前小確幸的複雜心態,並由此產生拍攝《蟲》(Locust)的想法。

《蟲》的片名透過三個「虫」字的結合,象徵主導台灣社會的三個腐敗勢力來源:政府、財團、黑道。王凱民認為,台灣人在國內貧富差距下只夠時間思考如何維持生存,已沒多餘力氣關注國際新聞,加上在國際舞台上無法正式出聲,無力感和無奈感正由此而來。

《蟲》的背景為2019年,隨香港發生激烈抗爭,當國際關注彷彿一觸即發的台海危機,沉默的青年鍾翰卻過著這一切彷彿與他無關的生活。他白天在同鄉的萬華麵攤打工,夜裡則化身討債的黑道。活在當下不想未來,你死我活的生存壓力與腐敗墮落的金錢遊戲,將他捲入無法逃脫的漩渦。男主角劉韋辰全片不曾開口說話,以遊走在壓抑與暴戾間的演出,道出台灣當下青年失語的青春。

文策院近年積極推動國際合製合資,去年在坎城影展勇奪國際影評人週單元最佳影片的《虎紋少女》,便是由文策院投資合製,今年坎城影展包括《蟲》在內更有多部作品分別入圍多個單元。《蟲》因對於台灣局勢所呈現的獨特角度,獲得法國國家電影及動畫中心(CNC)補助,在坎城首映之後隨即將在法國上映。

《蟲》片中的角色在生活壓力下激發出如蝗蟲般生存的赤裸本能,三位年輕主角都深具潛力:劉韋辰曾以BL偶像劇《HIStory 3:那一天》入圍金鐘獎戲劇節目最具潛力新人獎;李夢苡樺曾以《一家子兒咕咕叫》入圍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潘綱大則以《該死的阿修羅》入圍金馬獎最佳新演員。三人對於首次坎城之行興奮不已,從影展看片攻略到當地衣食住行都勤作功課,不僅期待透過此行打開國際視野,更希望代表台灣在國際舞台展現出最亮眼的一面。

更多鏡週刊報導
小兵立大功! 「梅姨」首拿奧斯卡的賣座片將現身北影
《乒乓男孩》《非普通家族》獲選北影開閉幕片 韓女星金喜愛將隨片登台
監製電影《愛情城事》赴義大利放映 曾寶儀驚訝他們對台灣日常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