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半山專欄】為什麼以色列不會改變?

幾乎從10月7日哈馬斯突破以色列與加薩走廊的安全屏障並開始橫衝直撞的那一刻起,人們就感覺以色列將永遠不一樣了。幾個小時之內,以色列人就被迫面對這樣一個現實:長期以來指導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政策的許多假設都已經崩潰。該國實行了 16 年的封鎖加薩的政策未能保證他們的安全。政府認為自己可以誘使哈馬斯走向實用主義——無論是允許卡達為哈馬斯提供資金,或是為加薩勞工提供工作許可證——卻讓以色列陷入自滿。事實證明,來自哈馬斯的大多數威脅可以透過高科技監視、深層地下屏障和鐵穹飛彈防禦系統來消除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達麗婭·謝恩德林 Dahlia Scheindlin發表在最新一期《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的<為什麼以色列不會改變>( Why Israel Won’t Change)說,加薩戰爭可能會加劇該國的右傾(The War in Gaza Will Likely Reinforce the Country’s Rightward Tilt)
戰爭結束後,總理本內塔尼亞胡很可能被迫下台
在更廣泛的層面上,這些襲擊表明,巴勒斯坦政治問題可以無限期擱置而不會給以色列帶來任何損失的想法遭到了可怕的失敗,這一信念在以色列領導層中是如此不言而喻,以至於評論家為它找到了名字:衝突管理,或“縮小以色列的影響”。衝突。” 因此,儘管以色列尋求與越來越多的阿拉伯國家實現正常化,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多年來一直沒有就最終地位和平協議進行談判。二十多年來,主導以色列政壇的右翼政黨向選民承諾,該國比任何其他政策都更加安全,大多數選民都同意。但10月7日,哈馬斯的攻擊打破了現狀。
然而,以色列在一個主要方面仍然沒有改變。儘管以色列人將襲擊事件造成的災難性安全失敗歸咎於該國領導層,但他們的基本政治取向似乎不太可能改變。戰爭結束後,總理本傑明·內塔尼亞胡很可能被迫下台——如果不是提前的話,因為戰爭沒有明確的終點。但正如以色列歷史一再表明的那樣,特別是近幾十年來,像當前這樣的戰爭或極端暴力事件只會加劇以色列政治的右傾。如果這種模式現在成立,以色列人可能會選出新政府,但他們也可能會認可同樣有缺陷的假設,這些假設定義了這種傾斜並幫助塑造了當前的危機。
如果現在舉行選舉,內塔尼亞胡將慘敗
毫不奇怪,許多以色列人將國家災難性的安全失敗完全歸咎於最高領導人內塔尼亞胡的肩上。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們在以色列幾十年來打過的最艱難的戰爭之一中表達了反對意見。因此,在襲擊發生後的幾週內,發生了多次示威活動,要求內塔尼亞胡辭職;反對派領導人亞伊爾·拉皮德以及一些被哈馬斯殺害或綁架的受害者家屬也加入了呼籲。多項民調顯示,如果現在舉行選舉,內塔尼亞胡將慘敗。
即使是在11 月22 日和23 日(政府宣布一項可能會提升其地位的人質釋放協議之後)進行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執政聯盟將失去議會64 個席位中的23 個(總共120 個)。內塔尼亞胡所在政黨的支持率急劇下降:如果現在舉行選舉,民調顯示利庫德集團將失去議會 32 個席位的近一半。也許最引人注目的是,超過四分之三的以色列人認為內塔尼亞胡應該在戰爭結束後甚至戰爭期間辭職。這些數字與大多數領導人在國家受到攻擊或戰爭時獲得的突然支持形成鮮明對比。例如, 2001年後,美國人紛紛支持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9/11 襲擊
戰爭爆發後,以色列人常常對其政府感到不滿。
然而,對以色列人來說,反對戰時領導人並不新鮮。戰爭爆發後,無論執政黨的政治傾向為何,該國選民常常對政府感到不滿。1973 年,總理果爾達·梅厄 (Golda Meir) 因未能預見到埃及發動的襲擊而引發贖罪日戰爭而受到指責,最終被趕下台。第二次起義是2000年開始的巴勒斯坦暴力起義,導致總理埃胡德·巴拉克政府垮台,巴拉克在2001年以25個百分點的優勢輸給阿里爾·沙龍。
另一個例子是以色列 2006 年對真主黨的戰爭。到當年 8 月,63% 的以色列人認為總理艾胡德‧奧爾默特未能妥善管理戰爭,應該辭職。到2007年初,奧默特還面臨貪腐調查,超過四分之三的以色列人對他的工作表現不滿意,這部分人目前希望內塔尼亞胡放棄權力。(奧爾默特最終於 2008 年辭職,因為他即將面臨腐敗指控。)
從這個既定的模式來看,內塔尼亞胡很可能會遭受同樣的命運。早在哈馬斯發動攻擊之前,他於 2022 年 12 月下旬組成的極右翼聯合政府就受到了廣泛的譴責。在過去一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大量以色列人走上街頭反對政府備受爭議的司法改革計劃,這成為以色列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抗議活動:10 月7 日將是連續第40 週的抗議活動。4 月份,只有 37% 的以色列人支持總理;自襲擊發生以來,這一數字已驟降至 26%。到11月中旬,支持前以色列國防軍參謀長本尼·甘茨(Benny Gantz)的以色列人是內塔尼亞胡主要政治對手、緊急戰爭內閣現任夥伴的兩倍,即52%。
以色列人一次又一次地轉向右翼
此外,內塔尼亞胡也受到腐敗指控的困擾。由於針對他的貪腐案件層出不窮、他任內的安全問題以及當前的戰爭,他要繼續留任將是困難的——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但更大的問題仍然存在:他的離開是否會導致以色列政治或政策方向發生根本性變化?
在戰爭或極端暴力時刻,以色列人一次又一次地轉向右翼。1977 年,以色列首次選出右翼利庫德集團,結束了 1973 年戰爭後開始的工黨政府的緩慢垮台。事實上,這場勝利主要是由長期醞釀的反對執政聯盟/工黨精英的叛亂所推動的,但它使更多的民族主義和強硬意識形態合法化為以色列的重要力量。它也開啟了該國政治歷史的第二階段,主要由右翼政府主導。
1980 年代,兩場重大衝突促使更多的以色列人自我認同為右派:1982 年的戰爭和1987 年開始的第一次起義。這種轉變反映在民調數字:1981 年,調查研究人員發現,在猶太人中,人口(當時幾乎沒有任何公共調查包括阿拉伯人),3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計劃支持右翼政黨。到 1991 年,自認為右翼的人數已上升到所有猶太以色列人的一半左右。
第二次起義對選民的影響幾乎是立竿見影的。
然而,在 1992 年的選舉中,工黨領袖伊扎克·拉賓 (Yitzhak Rabin) 在推進與巴勒斯坦人的和平進程的運動中獲勝,似乎與衝突導致右翼選舉勝利的預期相反。一些分析人士後來得出結論,巴勒斯坦人在第一次起義中使用武力可能有助於以色列支持和平和鴿派政府。但那場衝突遠沒有後來的戰爭那麼激烈。巴勒斯坦人主要採用公民不服從策略,輕微衝突主要限於被佔領土。1992 年的選舉也是以色列人在與巴勒斯坦人發生任何形式的衝突後最後一次投票給左派。
儘管拉賓政府與亞西爾·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簽署了奧斯陸協議,但雙方的極端分子很快就阻礙了這一進程。1993年至1995年間,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在以色列境內實施了14起自殺式爆炸事件;1994年,猶太原教旨主義定居者巴魯克·戈德斯坦在希伯倫屠殺了29名穆斯林信徒。隨後,1995 年 11 月,拉賓在特拉維夫的和平集會上被以色列宗教極端民族主義者暗殺。
如果暴力將以色列人進一步推向右傾……
許多以色列分析家甚至前談判代表都認為,拉賓的遇刺扼殺了和平進程:拉賓已將其作為其領導地位的核心,並擁有能夠帶動相當一部分以色列公眾的政治地位。但另一種解釋是,沒有拉賓,以色列人只是恢復了他們自然的意識形態偏好。1995 年初,在拉賓遇刺之前,大約一半的以色列猶太人將自己標記為右翼,而28% 的人將自己標記為左翼,23% 的人將自己標記為中間派,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1991年的民意調查。在1996 年的選舉中,儘管民調顯示暗殺後的拉賓繼任者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 受到同情,但選民最終還是選擇了以民粹主義右翼綱領競選並反對“和平進程”的內塔尼亞胡。
然而,如果暴力將以色列人進一步推向右傾,那麼奧斯陸時期的證據也表明,平靜的時期可能會導致相應的(儘管是溫和的)左傾。例如,在內塔尼亞胡20世紀90年代末的第一個任期內,隨著自殺性爆炸事件的減少,猶太以色列人中自認為是左翼的比例上升至35%,而自認為右翼的比例則下降至42%。根據現有的民調數據,7分的差距是雙方近30年來最窄的差距。然後,1999 年,當時被大多數以色列人視為左翼的領導人巴拉克當選,他承諾重振和平進程並結束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的佔領,當時已經拖延了 17 年。
超過一半的以色列猶太人稱自己為右翼
但以色列對左翼的支持並沒有持續太久。在2000年7月的戴維營峰會上,巴拉克試圖與阿拉法特達成全面的兩國協議。相反,談判失敗了,第二次起義爆發了,很快就變得比第一次起義更加暴力。這對選民的影響幾乎是立竿見影的:在我的調查中,認同左翼態度的猶太以色列人的百分比在起義的第一年下降了十個百分點,並且此後一直下降。
在本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中,以色列人進一步右傾。這十年的前五年的特點是四年的自殺式爆炸事件和以色列在防禦盾牌行動中重新入侵巴勒斯坦城鎮。下半年包括2006年黎巴嫩戰爭,以及以色列從加薩撤軍,導致哈馬斯在巴勒斯坦選舉中獲勝,並於2007年暴力佔領加沙,導致以色列封鎖加薩。從加薩向以色列發射的火箭彈變得更加頻繁,最終導致以色列在 2008-9 年大規模入侵加薩的鑄鉛行動。戰爭結束後不久,以色列人投票選出內塔尼亞胡重新上台,他領導的利庫德集團採取了日益民粹主義民族主義的傾向。到 2011 年,超過一半的以色列猶太人稱自己為右翼,是左翼人數的三倍多,這一數字已下降至 15%。
猶太選民對右翼意識形態的認同度穩步上升
2010年代,這一趨勢仍在持續。隨著以色列與哈馬斯發生多次衝突(包括 2014 年擴大加薩行動),以色列猶太選民對右翼意識形態的認同度穩步上升。儘管這項指標在 2010 年代中期仍徘徊在 50% 左右,但根據我的調查,到 2019 年已達到 60%。此時,阿拉伯裔以色列人——約佔以色列人口的20%(但約佔成年公民選民的17%)——也定期接受民意調查,他們對右翼意識形態的低支持率拉低了總體平均水平。然而,即使將阿拉伯以色列人也包括在內,大約一半的以色列公眾認為自己是右翼分子。(在近年來的大多數調查中,阿拉伯裔以色列人確實將左翼總數增加到總人口的 18% 左右。)
當前戰爭之前的幾年進一步強化了這一軌跡。2021 年5 月,與哈馬斯的新一輪升級導致以色列猶太人和阿拉伯公民之間發生前所未有的街頭暴力,隨後在2022 年發生了一輪較小規模的暴力事件,並於2023 年5 月與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發生了快速戰鬥。儘管內塔尼亞胡政府引起了廣泛的憤怒對於其司法改革計劃,大多數猶太選民在調查中仍然被視為右翼。
以色列是否會走上不同的意識形態?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哈馬斯襲擊前五天,希伯來大學附屬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aChord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三分之二的猶太以色列人認為自己是右翼(“堅定右派”或「溫和右派」) )而百分之十的人被認為是左派。這意味著,對於每一位左翼猶太以色列選民來說,這一趨勢正在向近七名右翼選民傾斜。根據這些嚴峻的數據,如果以色列人在建國以來最嚴重的針對以色列人的暴力事件後沒有進一步右傾,那將是值得注意的。
儘管民眾對內塔尼亞胡的領導層抱持著極大的不滿,但對政治不穩定的擔憂可能會讓他在當前的戰爭中繼續掌權。此外,戰爭本身仍然可能發生很多事情,選民的傾向也可能取決於距離下一次選舉還有多長時間。但如果內塔尼亞胡最終被迫下台,以色列是否會走上不同的意識形態道路還遠未確定。
甘茨不太可能改變右翼目前處理巴勒斯坦問題的方針。
目前的民調顯示,選民紛紛湧向甘茨領導的中右翼民族團結黨。根據11 月24 日公佈的民意調查,如果現在舉行選舉,甘茨的政黨將獲得43 個席位,比利庫德集團在2022 年選舉中贏得的席位多11 個,也是利庫德集團目前獲得的席位的兩倍多。但現在判斷這些數字是否成立還為時過早,更不用說它們是否反映了更廣泛的中間派轉變。一個問題是,由於以色列所有極右翼政黨都在極不受歡迎的執政聯盟中,對原內塔尼亞胡內閣感到憤怒的選民默認支持民族團結——現在是該政府的戰時夥伴。甘茨擁有強大的軍事資歷,他似乎也受益於戰爭本身的「團結在旗幟周圍」的支持。
但如果以色列人憎恨內塔尼亞胡,但似乎有可能向右轉,為什麼他們不與聯盟中的極右翼政黨合作?到目前為止,民調顯示極端民族主義猶太勢力和宗教猶太復國主義政黨的支持率並沒有上升。矛盾的是,內塔尼亞胡政府的極端主義計劃、對民主制度的攻擊以及導致戰爭的災難性治理不善實際上可能會阻止選民本可以本能地滑向更加神權政治、反民主和不可救藥的右派。
衝突背後的政治可以不應該被忽視
那麼,當前危機的一個可能結果是以色列轉向甘茨領導的新政府。甘茨很可能會避免內塔尼亞胡持續不斷的分裂性民粹主義,也可能會避免他的腐敗醜聞,而且他幾乎肯定會避免其前任政府擴大定居點或正式吞併的救世主驅動力。儘管如此,由於甘茨有著長期的軍事記錄,而且他的黨內也有前利庫德集團成員,他在右翼方面擁有合法性,並且希望維持這種合法性。此外,甘茨自己的言論幾乎沒有表明他會大幅改變右翼目前處理巴勒斯坦問題的做法。無論是作為候選人還是加入戰時內閣以來,甘茨都沒有公開支持兩國解決方案,或巴勒斯坦問題的任何政治解決方案。就在去年,他還提到「兩個人的兩個國家」的想法,並表示「我反對這個」。
內塔尼亞胡最嚴重的錯誤之一是純粹從安全角度看待巴勒斯坦問題,好像衝突背後的政治可以被忽視。當然,這導致了哈馬斯襲擊造成如此致命的盲點。但作為一名以色列國防軍人員,甘茨似乎可能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看待巴勒斯坦問題——將其視為需要遏制的安全威脅,而不是承認巴勒斯坦的自決權。如果情況確實如此,儘管 10 月 7 日令人恐懼,但它似乎很可能會導致更多相同的結果——包括雙方未來的痛苦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