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幼玲「高齡」活體捐腎給先生 盼換取對方有品質生活

監委王幼玲貼出住院捐贈照片   圖:王幼玲臉書
監委王幼玲貼出住院捐贈照片 圖:王幼玲臉書

[Newtalk新聞] 監委王幼玲日前活體捐贈給先生一顆腎臟。她昨(7)晚將這心路歷程、捐贈過程貼上臉書稱,像她這般「高齡」的捐贈者 ,已經是允許捐贈的末班車,這般中古的身軀和器官,如果堪用,在健康監控下,即便整體功能稍有減損,也不至於「折壽」太多,而人生歲月這樣也就足夠,如果換來對方幾年有品質的生活,讓她比較放心,她認為這樣的交換蠻值得。

王幼玲1956年出生,現年67歲。夫婿呂政達為知名作家,兩人育有一情緒障礙的自閉症小孩,呂曾將與小孩互動寫成「爸爸,我們好嗎?:一位自閉兒爸爸的愛與煩惱書」一書,詳細描寫他與小孩的互動與心路歷程,觸人心弦。

王幼玲2月17日捐出一顆腎臟給患有腎臟病、等待捐腎夫婿;她現在已經回到監察院上班了。昨晚,王將捐贈的過程貼上臉書,「我捐了一顆腎」。

王幼玲說,貼文時已經出院,回到工作崗位,慢慢恢復往常的生活。但是更多的調養生息,更多的規律睡眠,以前不在意的,通通因此有了嚴格的紀律。

王幼玲說,去年老公在她調查農業移工問題,上山出差不在家時昏倒,還好及時被發現送急診 ,救回一條命。他登記腎臟移植已經等待快十年,看樣子可能等不到了,開始起心動念。除了必須簽署同意書(要有兩位)的妹妹們瞭解,她沒有再徵詢別人的意見,像她這般「高齡」的捐贈者 ,已經是允許捐贈的末班車,她很瞭解多數的意見會勸妳避險,會為她不捨得。可是她卻清楚這般中古的身軀和器官,如果堪用,在健康監控下,即便整體功能稍有減損,也不至於「折壽」太多,而人生歲月這樣也就足夠,如果換來對方幾年有品質的生活,讓她比較放心,她認為這樣的交換蠻值得。

王幼玲說,另外,配偶沒有血緣關係,配對不一定成功,身體功能檢測也不一定過關,(這也是妹妹們同意她去檢測的原因)。自從去年六月開始展開一連串的各種檢查及血液抗體及交叉配對試驗,過五關斬六將,有時候指數在邊界地帶就要一再檢測。然後居然有資格可以送倫理委員會審查,而後排定手術。一切在預期當中也在預料之外。

王幼玲說,開刀當天,閨蜜妹妹們都來加油,手術時間比預計的延長一個多小時,閨蜜都是資深護理人員難免焦慮猜測,(後來醫師說她要捐贈的那個腎有兩個主動脈,輸尿管還有狹窄)。術後早早下床活動(沒有神勇是因為自費使用了人工自動調節的止痛劑)。

王幼玲說,受捐贈者移植後的狀況並不順利(醫師眼裡都是小問題),還引發胃潰瘍出血。,他說自己歷經九死一生,她想他應該會寫自己的遭遇如移植後餘生什麼的文章來參加文學獎。這段經歷讓他自己來說。

王幼玲說,感謝過程中所有關心的朋友,現在她還可以活蹦亂跳 ,是因為有妹妹堅強堅定的支持,(要回娘家休養,否則會成為照顧者),真的很有道理。

王幼玲最後還說,111年底登記需要腎臟移植者有8126人這四年總計捐贈者不到800個。醫學進步排斥配對的問題也許都可以處理。活體捐贈應該被鼓勵推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