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立專欄】新核能時代

奧斯卡金獎奧立佛史東導演的「新核能時代」近日在台灣上映,上周日(11/26)在高雄由清華大學南部校友會包場,並由中華民國核能學會理事長李敏教授出席映後座談,不論是電影本身或是映後Q&A,均分享了許多全世界正在發展的核能新知,以及台灣社會長期對核能的貢獻或誤解有所說明和討論。

無獨有偶,正在阿聯酋杜拜舉行的聯合國年度氣候變遷大會COP28中,由美國、日本、韓國、英國、法國等22國(United States, Bulgaria, Canada, Czech Republic, Finland, France, Ghana, Hungary, Japan, Republic of Korea, Moldova, Mongolia, Morocco, Netherlands, Poland, Romania, Slovakia, Slovenia, Sweden, Ukraine, United Arab Emirates, and United Kingdom)正式宣布未來30年(以2020為基礎至2050)核能發電的容量將提升三倍,藉此認可核能成為達到2050 淨零碳排目標的關鍵因素!

過去十幾年,台灣的民主化過程中最可惜的莫過於將能源政策政治化。不僅外行領導內行(藍綠皆是),並對科學研究與技術發展置若罔聞。有心人更藉由2011年日本福島311事件,轉化成人民恐懼的氛圍,透過粗糙一刀切,將「非核家園」當成不容質疑的政治信仰,而非理性務實的經濟永續政策。

結果是,連當年首當其衝的日本都逐漸恢復核能發電廠的運作(約1/3),台灣也漸漸開放來自日本的農漁產品的進口(默認核輻射的後續影響已排除,食品安全無虞),只有台灣執政當局仍相信核能非必要,打算繼續執行關閉核三兩座發電機,達到2025非核家園的目標。

這源自當前政府決策者充斥著「只管輸贏、不論是非」之輩。每當提到核能,「百分之百的安全」、「核廢料無法處理」、「不缺電」等論述就出現了。

絕對的安全需無限的代價

任何人都知道,搭飛機旅行沒辦法保證百分之百安全,但我們的總統依舊搭飛機出國,似乎沒有人會要求有了絕對的飛安再出訪吧!?飛機在空中出事,少有人可生還,但數據統計上仍比開車安全的多。同樣的,火力發電像開車一樣更危險,燃煤的空氣污染和其引發肺腺癌所造成的死亡人數逐年增加,但政府卻決定先關掉核電廠並蓋更多的火力電廠,到底是要更多人死亡還是保障老百姓的生命權呢?

有人說,核電的缺口可由再生能源來補充,所以台灣不缺電。我們不要核電、卻要褐電(難道二氧化碳排放所造成的全球氣候變遷問題和台灣無關嗎?)。退一萬步講,光是未來幾年國際上即將陸續實施的碳關稅,就足以讓台灣經濟引以為傲的出口貿易重新洗牌,變得毫無競爭力可言。增加再生能源的投資與興建,不僅為了環境,也是為了台灣的經濟永續。需要被再生能源取代的,不是核能,而是佔台灣能源供給超過80%火力發電的褐能。

以成本計算,政府對於風電光電的大量補貼,每度電的成本是其售價的數倍之多。再加上擔心通貨膨脹而不敢真實的反應節節攀升的燃煤和天然氣成本,過去兩年,中油+台電兩個國營事業的虧損總額每年都在四五千億台幣,這幾乎是台灣年度中央總預算的20%。這樣的決策,不僅排擠國家軟硬體建設的發展,更會債留子孫。

興建並通過乾式儲存場的使用執照,可以讓核廢料未來60年有效的被安全儲存。當未來30年,全世界新的核能發電廠大量建造的同時,核廢料的處理技術將廣泛的被重視,不管是在成本或方法,可以預期會有長足的進步和突破。這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理性決定,也是讓世界可以看到台灣的必要手段!

通過電影,透過COP28的倡議,「新核能時代」即將為全世界的能源政策帶來巨大的典範轉移。而這一切也會在台灣透過民主程序和科學論證重新粉墨登場嗎?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