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喊話歐盟:警惕經濟問題政治化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外交部本周六(7月15日)表示,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與歐盟外交與安全事務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會晤時指出,歐洲不能搖擺不定,更不能鼓勵開倒車的言行。

根據中國外交部網站,王毅表示,中歐之間沒有根本利害沖突,雙方都主張多邊主義,都支持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都支持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中歐加強溝通、增進信任、深化合作符合雙方共同利益。歐方應進一步明確雙方戰略伙伴關系定位,推動中歐關系在現有基礎上向前走,不能搖擺不定,更不能鼓勵開倒車的言行。他還說,中歐應秉持開放包容理念,共同推進全球化進程,共同維護自由貿易體系,共同反對保護主義,共同抵制單邊霸凌。當前尤其要警惕將經濟問題政治化、工具化,使“去風險”變成“脫鉤斷鏈”的代名詞。

中國外交部指出,博雷利表示,中國首先是歐盟的重要伙伴,這一定位十分清晰,也十分確定。歐盟不支持陣營對立和平行體系。他還表示,歐中“脫鉤”不現實,也不可能。“去風險”絕非針對中國,歐盟從無意阻礙中國的發展。

博雷利在推特上並沒有提及上述表態,他發推文說,與王毅進行了建設性,深入的對話,討論了歐盟與中國的關系。雙方越久保持台海穩定進行了交流。

歐盟核心國家德國本周公布了中國戰略。這是德國出台的首份對華戰略,其中的原則性內容是:中國是伙伴,但也是競爭者和體制對手。在經貿關系方面,文件中寫道,德國政府不尋求與中國脫鉤,希望繼續保持與中國的經貿聯系。但在關鍵領域,希望減少依賴性以降低風險。

多個歐盟國家對中國的日益強硬,以及北京與俄羅斯的親密關系感到擔憂,他們一直主張減少對北京的依賴。有人擔心此舉會激怒中國,觸發貿易戰。不過也有觀點認為現在是采取行動保護歐盟經濟安全的好時機。 布魯塞爾想要出台對華方針,力圖減少對過度依賴中國的擔憂,同時又要保持與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聯系。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一月份強調,歐盟對華政策是“降低風險而非脫鉤”,因為歐盟仍希望與中國開展合作和貿易。

首爾希望中國在朝鮮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

王毅在雅加達期間還分別與印度外長蘇傑生和韓國外長朴振舉行了會面。根據澎湃新聞,王毅與朴振見面時表示,中國對韓睦鄰友好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不針對第三方,也不應受第三方影響。他還表示,中韓關系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增多,這不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和長遠利益。中方願同韓方本著相互尊重的精神,推動中韓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雙方也就朝鮮問題交換了意見。

路透社援引韓國外交部聲明中表示:“朴外長強調,中國為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中韓關系近來因為台海問題掀起波瀾。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6月初指出,韓國政府“賭美國贏、中國輸”,提醒首爾不要在中美競爭中“下錯賭注”。韓國外長朴振隨後譴責邢海明這番言論過分。在此之前,韓國總統尹錫悅在4月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台灣問題不僅是中國和台灣之間的問題,也和朝鮮問題一樣,是一個全球性問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隨後召見韓國駐華大使提出嚴正交涉。據中國官媒說,孫衛東稱韓國總統尹錫悅的言論“完全不可接受”,“中方表示嚴重關切和強烈不滿”。

根據中國外交部,朴振與王毅見面時表示,雙方是近鄰,也是戰略合作伙伴。韓中關系順暢發展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也將為地區和平穩定作出貢獻。韓方一貫尊重一個中國原則,這一立場沒有任何變化。

王毅也和印度外長蘇傑生見了面。中國外交部網站援引王毅說,中印共同利益顯然大於分歧,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具有全球示範意義。而蘇傑生表示,雙方同意盡快就邊界問題舉行下一輪軍長級會談。

王毅的印尼之行是參加在雅加達舉行的年度安全會議“東盟區域論壇”(ARF),外界原本傳言中國外長秦剛將與會,但據路透社11日報道,有2位消息人士指出,中方將派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參加此次會議。此消息讓中國外長秦剛消失於公眾視野多日之事繼續受到關注。

(法新社,路透社等)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