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范文華 勇敢對歧視說不

王范文華(Shirley Wang)最初為人熟知的身分,是台灣台塑集團創始人王永慶的兒媳;如今憑藉多年努力和對公益事業的投入,成為南加州華裔傑出女性和企業家代表。

(影音來源:記者趙健、陳開)

王范文華畢業於洛杉磯加大(UCLA),之後取得哥倫比亞大學商業管理碩士(MBA)。她於24歲創立玻璃纖維門公司Plastpro,在事業穩步後,她又投身公益事業,與丈夫王文祥合力為教育、治安、醫療等多個領域捐助善款。她是哥倫比亞大學、哈佛西湖學校(Harvard Westlake School)的董事,也是UCLA基金會歷史上首位亞裔女性董事會主席。

「在UCLA,Shirley的聲音堅定且受人尊敬」。該校基金會財務長Julie Sina指出,Shirley的專注讓她成為與眾不同的領導者。在Shirley的帶領下,籌集獎學金被作為基金會首要任務,並得到UCLA校長布洛克(Gene Block)的大力支持,讓更多學生有機會獲得在UCLA的學習體驗。

與眾不同的領導者

王范文華對公共教育的熱情,源自她的個人經歷。九歲父母離異後,母親獨自撫養她長大。由於家庭條件不富裕,王范文華靠助學金才得以進入UCLA。王范文華說,「對我來說,這是一段神奇的軌跡,不僅見證自己的成長,也目睹同學的蛻變,讓我深刻體會到:教育,是一條可以改變個人和世界的道路 。」

在外界看來,王范文華似乎擁有許多女性渴望的一切:優雅的外形、成功的事業、幸福美滿的家庭……然而,除去幸運,這一切也是加倍付出的結果。「兼顧家庭和事業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無論投入哪一邊,都會感覺虧待另一邊。」王范文華表示,以前的她一直對自己要求苛刻,認為娛樂活動都是浪費時間,對生活和工作的規畫一絲不苟,甚至連兩年後的事都會安排好。「從小我就下定決心,長大後一定要獨立自主,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職業女性。」

王范文華透露,當年先生求婚時,她內心其實非常糾結:如果嫁為人婦,該如何實現自己職業女性的夢想? 但先生對她的支持給予她信心。「他不僅鼓勵我追求自己的事業,還認為夫妻的事業不必完全依附在一起,給了我很多發揮空間。」

亞裔女性商場挑戰多

雖然王范文華努力拚搏事業,但她始終認為,家庭永遠是第一位。她說,她對事業的追求,不是為享受舒適的生活,而是為讓自己有能力照顧她所愛的人。「當人們接近生命的終點時,最渴望的是有更多時間與愛的人在一起。」

多年來,王范文華和王文祥是眾人眼中的模範夫妻,出席活動時兩人總是形影不離。 王范文華表示,他們性格上互補,是最佳拍檔。王文祥則說,「太太是我的諸葛亮。」

身為女性,能打拚出一番事業本已不易,作為大環境中的少數族裔女性,就更為艱難。王范文華回憶,在創立公司初期,她身邊的同事和生意夥伴全部都是白人男性,自己常常感受到來自別人的質疑和不公平對待。「當時有競爭者告訴客戶,『不要買我公司的產品,應該買美國製造的產品』…我身在美國、公司也在美國,卻因為膚色被排擠,甚至連公司的產品也受到歧視。」

「還有一次在展銷會上,我在考察競爭廠家的產品時,被在場的人誣陷,說我企圖抄襲產品,最後還被趕出了會場。」王范文華說,她後來堅持提告 ,堅持要求對方向她道歉。 雖然過程大費周折,但她認為這不只是為自己戰鬥,而是對社會不公平的回擊,讓更多人意識問題的存在。

王范文華指出,在華人傳統價值觀中,許多人相信只要默默耕耘、腳踏實地,終究會得到認可,尤其是女性,往往習慣於站在舞台背後。 然而,現代社會每個人都非常忙碌,人們沒有時間去深入了解或揣摩他人的想法和需求,只有自己主動發出聲音,才能獲得資源和支持。

發揮女性獨特優勢

王范文華指出,在管理企業時,女性擁有獨有的優勢。女性的包容、細膩和謙虛,讓她們成為更容易合作、更容易溝通的對象。而女性的同理心,也讓她們更能換位思考,理解客戶、同事和競爭對手的感受,從而有效地滿足對方的需求。女性若能發揮這些寶貴的特質,會成為更出色的領導者。

如何培養女性的領導力? 王范文華表示,沒有人生來就注定成為領導者,領導力是一種有意識、系統性的培訓技能,包括如何解決問題、應對變化,並引導團隊實現目標。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亞裔女性更容易自我懷疑,產生冒名頂替綜合症(Imposter Syndrome)的感覺,認為自己配不上成就或地位。她認為,唯有行動,才擺脫內心的質疑和恐懼;走過自己害怕的事,才會收穫信心。

「如果你認為是對的,不要內耗,只管去做(Just do it)。」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將中國三輪車賣到美國 農村小伙曾日入萬元美金
中國農村三輪車 在美爆火 洋人超愛
率團訪台 眾院外委會主席麥考爾:中國有些紅線不能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