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露西歐

女兒遠嫁美國,五年之內生了「三個」小孩——一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博士,兩個超級無敵霹靂可愛的兒子。我這個當媽的固然心裏甜滋滋,但看她一根蠟燭兩頭燒,更多的是不捨。

明知自己並不擅長家務,兩個外孫出生,我還是硬著頭皮赴美客串「月嫂」,到迪化街買了一大皮箱十全藥材,甚至報名參加照顧產婦及嬰兒的課程,希望至少不要幫倒忙(我曾經焦慮到夢境中一邊幫baby洗澡,一邊手忙腳亂,跌坐在浴室大哭,哭得比baby還大聲)。記得同學都是年輕的新手爸媽,只有我一個大嬸,不僅畫面突兀,我那專注聽課猛抄筆記的樣子,他們可能都要拚命忍住才不笑出來。

兩度兩關,所幸我都通過考驗,也因此略微瞭解了美國對產婦及嬰幼兒的照顧與社會支持,好像不如台灣。順產一天出院,我女兒剖腹產也只住了兩晚,產假兩周,沒有月子中心,親家母送來一盆蘭花附一張賀卡,我沒開口問她會不會幫忙帶孫子。

那麼雙薪家庭怎麼辦呢?誰來照顧孩子?一是送到托兒所,二是請保姆(Nanny),我女兒選擇了後者,我也有機會接觸到露西歐。

她來自南美洲,四十歲出頭,棕色皮膚,肉肉身材,英文不太輪轉,但總是專心聆聽,盡力最大能力與我們溝通。她跟著孩子稱呼我「POPO」(婆婆),她的名字在西班牙語裏是「玫瑰」的意思。相處一段時間,我們會在孩子午睡的時候,一面折衣服一面閒聊,她有兩個孩子,小的才五歲,出來工作就由親戚輪流照看。她是家庭主要經濟來源,按小時計薪,每周領現金。

我有時也會跟她一起帶著孩子到公園玩耍「放電」,公園裏樹蔭下和涼亭裏好些個她的保姆同鄉(不一定來自同一國家,西班牙語都嘛通),聊天吃零食玩手機,孩子好像只要沒跑丟都沒關係。也許露西歐比較內向,也許因為POPO在旁邊,她只點頭微笑打招呼,一直繞著兩個孩子轉。

她負責孩子吃飯洗澡,接送上下學,調解兩兄弟搶玩具哭哭又笑笑,孩子喜歡她抱,軟軟暖暖地很舒服。有一天露西歐下班,照例親完哥哥親弟弟,說「I love you」, 弟弟熱情揮手拜拜,哥哥朗聲回應「I love you too」,露西歐紅了眼眶,感動寫在臉上。我忽然萌發不高明的幽默感脫口而出,「I love you three」。她一下笑出來,眼角幾條皺紋告訴我她很快樂。

我現在每周跟女兒一家視訊,露西歐偶爾會在鏡頭前飄忽閃過,忙進忙出。看到小家庭生活穩定,女兒在大學任教工作順利,孩子們一天天長大,真心感謝這朵善良的玫瑰,下次見面,我一定要對她說「I love you露西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