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海洋 六百志工登基隆嶼淨灘

邁向第七年的『珍愛海洋、魚樂基隆活動」,十二日於潮境保育區成立二周年紀念日在基隆嶼登場,有別往年僅遶島放流魚苗,今年有超過六百位環保志工登上基隆嶼,遍佈步道週邊潮間帶進行淨灘,景像相當壯觀,短短不到二小時共清除一千五百公斤的海廢垃圾;除用淨灘行動慶祝潮境保育區二週年慶外,更讓即將重新開放的基隆嶼重現美麗風華,並以行動呼民眾源頭減塑,一起珍愛海洋。 今年的『珍愛海洋、魚樂基隆活動」,集合了近五十艘船隻及志工一起守護海洋,除了規劃放流三千尾黑毛魚苗外,由基隆市沿近海漁船組成的基隆海洋環保艦隊,也響應此次淨灘活動,共有十六艘漁船協助載垃圾回八斗子漁港回收處理。此次因範圍共四百二十公尺的海灘,需要非常多志工協助,淨灘團體中,甚至有遠從台中及花蓮來的志工,也有海湧工作室提供背帶式的屠龍包,增加大型保麗龍的處理率,而漁船也踴躍參與垃圾清運,讓基隆嶼週邊海岸迅速線恢復美麗樣貌。 基隆嶼因碼頭損壞已封閉近三年,雖然沒有島上製造的垃報,但沿岸海灘長年已累積數量相當可觀的海漂垃報,以保麗龍、保特瓶、廢棄漁網、浮球等為大宗,將邀請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洋大學、水產試驗所及與多個關心環保議題並具有經驗之非營利組織如海湧工作室共同參與,全程將採用ICC國際淨灘分類法進行與記錄及分析,提供學術研究使用,此次淨灘短短二小時清出三四九二個保特瓶、八三三個保麗龍、三一一個浮球、一一三件漁業廢棄物及其他塑膠製品等十八類垃圾,共一千五百公斤,比較特別的垃圾有超大水管、魚網、鐵桶等。不過,仍有許多圾圾無法一次清除,未來不排除繼續透過公益假期方式,保持基隆嶼海岸線的美麗。 【記者簡麗春/基隆報導】促進基隆八斗子的觀光、帶動地方產業發展及落實人才培育等,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由莊季高副校長領軍的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十一日安排海大觀海洋觀光管理學系王彙喬助理教授率領學生參與「2018珍愛海洋、魚樂基隆」活放流魚苗、基隆嶼淨灘、介紹海洋市集漁村等。 基隆嶼磯釣人口達一萬人次以上,為了維持附近漁業資源的永續,以及保有當地原生種「黑毛」,特別透過原生魚苗培育計畫及實際放流行動,建立全民對海洋資源維護之觀念與共識,達到資源永續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