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航展上的中美之爭
中國大陸最大規模的航空展11月12日在珠海登場,中共解放軍開幕日對外展示第二款第五代隱形戰機殲-35A,當天除了讓殲-35A升空演出以外,對外展示中空長航時翼龍-X反潛型無人機,同時包含海軍版本的直-20艦載直升機,展現中國軍武發展的實力。但是,隨著中國殲-35A在珠海航展首次公開飛行,美國再度指稱是「剽竊」F-35戰機,也讓中美之爭在航展中成為另一焦點。
美國指控中國軍武研發「剽竊」技術已非首次,凸顯中美軍事競爭背後的無限想像。
根據法新社報導,由於中國在南海、東海以及台海多個熱點地區布點,與美軍相互對峙的態勢愈趨明顯,也讓解放軍不斷地改善空戰實力。
殲-35A作為中國新一代艦載型隱形戰機,其設計和技術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中國航空工業數十年的研發積累,從殲-20到殲-31的技術傳承,殲-35A繼承了殲-31「鶻鷹」技術平台,同時吸收了殲-20的隱形技術和航電系統改進成果,其航電設備以及雷達散射截面(RCS)表現早已登上國際舞台。
殲-35A關鍵技術的自主突破,搭載改良型大陸國產渦扇發動機,優化早期中國航空發動機性能;隱形塗層採用了低可偵測外形設計,能夠有效減少雷達反射信號;航電與火控系統使用的電子戰系統和多功能相位陣列雷達,體現了在電子技術領域進程。殲-35A技術突破展現中國在軍武航空實力,顯然已經具備獨立研發能力。
全球軍用戰機設計受氣動學、隱形需求及武器掛載標準配備的嚴格限制,隱形戰機設計的普遍規律導致外型相似,無論是F-22、F-35、殲-20以及殲-35A,隱形戰機的外型一律受到雷達散射截面最小化的要求,機身採用菱形設計,進氣道和垂尾均呈現類似特徵。例如俄羅斯的蘇-57也有類似的垂尾設計,這是物理原理決定,而非單純模仿抄襲。
航空工業的發展遵循科學技術的規律原則,設計相似性反映的是工業技術標準的逐步統一,儘管殲-35A的外型與F-35相似,但其內部結構和技術基礎仍有差異。例如中國採用獨特的艦載機掛架設計及武器倉配置,外形相似並不代表等同模仿,否則全球諸多隱形戰機都會面臨同樣指控。例如,現代民用客機的外型設計也大致相似,這不意味抄襲,而是符合最佳性能的技術趨勢。
美國多次指控中國軍事技術「抄襲」,從殲-20到殲-35A,這些指控背後的地緣政治意圖十分明顯,美國對於中國技術崛起感到焦慮,隨著中國航空工業的迅速發展,也正挑戰美國的全球軍事技術霸權。美國2023年多次指責中國剽竊其軍事技術,特別是在殲-20與F-22的比較上。殲-20的問世讓解放軍空軍首次具備與美軍抗衡的隱形戰機,而殲-35A則進一步強化了解放軍海軍的作戰能力。
殲-35A的成功亮相意味中國軍事航空工業的新突破,其技術來源、外型設計及實際性均展現出自主研發能力。美國對中國軍事進程的抄襲指控,顯然無視「技術來源解析」也背離了「軍武工業趨勢」,更多基於「地緣政治競爭」的中美角力,而非事實依據。在全球技術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殲-35A所代表的中國軍事科技的跨越式發展,已無法用一句「剽竊」可以說得清。(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