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季刊】動之無礙 武而謨

振興醫院復健部顧問武而謨是台灣身障運動的重要推手。
振興醫院復健部顧問武而謨是台灣身障運動的重要推手。

在蔣宋美齡的號召下,武而謨成為台灣首批物理治療師之一;在台灣小兒麻痺大流行那個年代,協助許多病童透過運動進行復健。如今,小兒麻痺絕跡,武而謨依然和身障者站在一起,因為他看到運動讓身障者的世界亮起來,即便已經屆齡退休,身障者口中的「武叔」,依舊留在運動復健現場陪伴他們。

北三重活動中心裡,幾個身障者坐在輪椅上練習地板滾球,一名男子蹲在他們面前,不厭其煩地指導如何使用肌肉、如何控球。每當身障者擲出的球順利滾抵目標位置,男子便大聲鼓掌歡呼,宏亮的笑聲響徹整個活動中心。

這男子是台北市肢體殘障運動協會理事長武而謨,許多身障者稱他為「武叔」,因為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曾是他的「小病人」,從小就透過武而謨設計的動作進行復健和訓練。

受訓 第一代物理治療師

也許武而謨的頭髮有些花白,精神體態卻幾乎「凍齡」,儘管他的年紀已70,但身形完全沒有走樣,動作也依舊敏捷。「哪有什麼祕訣?說來說去就是那句老掉牙的話—『要活就要動』,不僅一般人要動,身障者更要動。」

武而謨是振興醫院第一代的物理復健治療師,學習復健專業的時間很早。1960年代開始,台灣數度爆發小兒麻痺大流行,當時的第一夫人蔣宋美齡意識到事態嚴重,於1967年在台北北投建造振興復健醫學中心,用以收容小兒麻痺病童,之後又聘請英國復健專家來台訓練物理治療師,武而謨即是受訓者之一。

振興醫學復健中心最早是蔣宋美齡為收容小兒麻痺患者而建造。(翻攝振興醫院官網)
振興醫學復健中心最早是蔣宋美齡為收容小兒麻痺患者而建造。(翻攝振興醫院官網)

「我來自空軍世家,從小在眷村長大,爸爸飛了一輩子的軍機,鄰居幾乎都是飛行官。」耳濡目染之下,武而謨原本以為自己長大也會翱翔在天空,不料媽媽卻拒絕放他去飛,「高中時我的體格好得不得了,想當空軍一考就考上了。但我媽媽搖頭說:『你爸飛了一輩子,你還要飛啊?』」

捨不得讓媽媽擔心的武而謨放棄當飛官,轉而考進國防醫學院專修班,「專修班畢業時,原本我爸爸的朋友要介紹我到榮總工作,結果剛好對面的振興復健醫學中心正在招募物理治療師,我抱著好奇的心態去考,從此和身障朋友結下不解之緣。」

結緣 照顧小兒麻痺患者

當時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免費收容來自全台各地的小兒麻痺患者,由政府提供就學、醫療、復健、娛樂和職能治療等等照護。雖然家長都知道把病童送到振興可受到更好的照顧,但對年幼就離家的孩子們來說,初期的分離焦慮實在難熬。

武而謨曾親眼見到病童站在輪椅框上打公用電話,一臉眼淚地哭喊:「媽媽,你是不是不要我了?我想回家…」另外,他也見過病童的媽媽因為擔心孩子挨餓,趁夜偷偷帶著雞湯翻牆,想幫自己的孩子「補一補」。

水療 藉由浮力阻力復健

為了沖淡孩子們的不安,武而謨一直在復健中心扮演「愛開玩笑的武叔」的角色。由於收容的孩子太多,振興陸續蓋了3個溫水水療池,負責設計水療復健動作的武而謨常一邊帶孩子們做動作,一邊和孩子們玩水,偶爾還會突然從水底舉起一個小孩,逗得全池小病人開懷大笑。

1984年武而謨在振興醫院水療池中指導病童進行復健。(武而謨提供)
1984年武而謨在振興醫院水療池中指導病童進行復健。(武而謨提供)

他解釋道,物理治療方式多元,其中以水療對這些小兒麻痺患者最有幫助。「這些罹患小兒麻痺的孩子在陸地上不能站,但是到了水裡,藉著水的浮力阻力壓力,可以幫助他們訓練肌肉的力量,另外,因為他們的腳血液循環比一般人差,冬天常長凍瘡,溫水水療也可以達到全身熱療的效果。」

善泳 只要參賽穩拿冠軍

長年看著孩子們在水池中「浸泡」和做復健動作,武而謨想起初進振興受訓時,一位英國顧問送他一本殘障運動教科書。原本他也覺得殘障可能運動嗎?畢竟殘障者給人的印象就是與體育無緣,但這本書給了他很大的啟示,讓他開始鼓勵病童學習游泳。

退休後的武而謨更加致力於身障運動,以及復健的推廣。
退休後的武而謨更加致力於身障運動,以及復健的推廣。

在武而謨的帶領下,水療池對振興小兒麻痺病童的功能不再只是復健,同時也是運動的場域。「外人應該很難想像,許多小兒麻痺的孩子在這邊被訓練得很會游泳,有些全國性身障游泳比賽,只要我們振興隊伍一去穩拿冠軍,後來甚至有主辦單位說,我們直接把獎盃寄給你們就好,拜託你們不要來了。」

關懷 帶領殘障選手出賽

隨著小兒麻痺在台灣絕跡,振興復健醫學中心漸漸轉型,武而謨臨床照顧的病人也慢慢變成腦性麻痺、脊椎損傷、肌肉萎縮、中風等類型患者。然而他仍持續關心著當年的那些「小病人」,並且利用假日四處去陪身障朋友游泳、射箭、騎馬、打羽毛球、打棒球、玩地板滾球。

地板滾球國手陳銘哲(右)曾經受到武而謨的鼓勵和啟發。(武而謨提供)
地板滾球國手陳銘哲(右)曾經受到武而謨的鼓勵和啟發。(武而謨提供)

1984年,武而謨參與發起中華民國殘障體育協會;1996年他又創立中華民國肢體殘障運動協會。一路走來,他帶領多位身障選手在國際運動賽事中大放異彩,包括一九八九年台灣首度參加殘障亞運的田徑選手賴復寰、翁宇裕,以及曾獲得總統教育獎、兩度代表台灣出國比賽地板滾球的腦性麻痺選手陳銘哲。

堅韌 沒有不樂觀的理由

4年前,武而謨從振興醫院退休,更加全心投入身心障礙者運動復健的推廣。儘管帶領過的身障者成千上萬,但他認為自己才是被教育的那方,「以陳銘哲為例,他的腦性麻痺相當嚴重,連被蚊子咬都無法還手,但他靠著毅力和努力成為地板滾球全國冠軍,當你看到這些身障者的堅持,還有什麼理由不樂觀呢?」

珍惜 感慨世人揮霍健康

採訪尾聲,我們趁機問他該如何復健在電腦前久坐而僵硬痠痛的肩頸?他邊笑邊示範動作,「跟著我把右手往上舉,延伸過頭,輕輕壓住左耳,頭再慢慢往右倒,輕輕延伸…」

武而謨在三重活動中心指導身障者練習地板滾球。
武而謨在三重活動中心指導身障者練習地板滾球。

做著做著,他突然正色說道:「如果問我陪伴這些身障者4、50年最大的感觸是什麼?其實我更想說的是,現代人太不珍惜自己的健康了。」依他在臨床上的經驗,早期他以照顧小兒麻痺、腦性麻痺患者為主,到了退休前十幾年,電腦、手機盛行,越來越多患者是因肩頸背部疼痛而來。「現代人總喊著想要健康,卻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待在電腦前或熬夜看手機。」

身為一個陪伴身障者4、50年的復健治療師,他看見太多身障者渴望一個健康的身體卻不可得,「當你知道自己擁有的健康對別人而言是那麼珍貴時,能不好好珍惜嗎?」

更多鏡週刊報導
【理財季刊】說走就走去度假 泰國輕奢酒店悠閒充電
【理財季刊】星級主廚引發日料爭鳴
【理財季刊】冰藏客家味 義順製冰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