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最前線】3大名家看趨勢 揭2023全球投資密碼

面對2023全球投資局勢,3位名家不約而同選出關鍵字「轉」,提醒投資人在經濟可能衰退下,布局也要跟著轉換調整。
面對2023全球投資局勢,3位名家不約而同選出關鍵字「轉」,提醒投資人在經濟可能衰退下,布局也要跟著轉換調整。

回顧2022年,全球通膨居高不下,美國聯準會為展現抑制決心,暴力升息17碼,股債市慘遭血洗;邁向2023年,激進的貨幣政策將為全球經濟帶來何種新局?本刊特別專訪三大權威名家: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以及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暨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為投資人指點未來1年布局方向。

針對2023年經濟情勢,台北行天宮給出一支上上籤,籤詩前兩句是「年來耕稼苦無收,今歲田疇定有秋」,意指過去一年耕耘沒有好收成,今年努力可望在秋天看到好結果,此籤重點在歷經艱辛之後將否極泰來,對今年飽受市場震撼教育的投資人來說,實在振奮人心。

今年聯準會激進升息,預料至2023年第一季升息循環將接近尾聲。(翻攝聯準會flickr)
今年聯準會激進升息,預料至2023年第一季升息循環將接近尾聲。(翻攝聯準會flickr)

 

本刊專訪三大經濟投資權威,在2023年度關鍵字部分,不約而同選了「轉」字,為全球投資新局勢定調;未來一年,是否真能時來運轉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有三大布局關鍵必須牢記在心,分別是:一、股債靈活配置,留意上半年買股時機;二、鎖定投資等級債,追求穩定收益;三、伺機參與中國經濟復甦財。

 

關鍵一:先債後股 瞄準修正時進場

由於美國聯準會激進升息動作,有望在明年上半年進入尾聲,研判這波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高點4.25%已過,長天期利率反轉,債券投資價值已經浮現。事實上,從近期債券相關產品價格開始走升可看出趨勢。

元大投信董事長  劉宗聖。
元大投信董事長 劉宗聖。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指出,由於利率在短期間內暴升,2022堪稱債市屠殺年,但最壞情況已過,「目前2年期公債殖利率已超過十年期,就歷史經驗來看,很明顯是經濟衰退前兆;儘管現階段價格未必全然反映,但須做好心理準備,2023就是全球衰退年。」

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也認為,現階段通膨是史上偏高水準,在「相對不低的通膨,及相對高檔的利率」下,經濟衰退成為市場熱議焦點,「雖不至於出現結構性改變,但個人投資部分仍應保持警戒,只有股票部位的投資人,未來應適時納入債券,均衡配置才是更好的選擇。而透過布局全球優質龍頭股債,才能有效對抗景氣逆風。」

林啟超解釋,就總體經濟面來看,明年有3件事會轉向:通膨、利率及美元,「在景氣需求減緩下,航運價格已下滑3/4,供應鏈問題持續改善,配合油價下跌及基期因素,通膨會明顯轉向,但下滑速度不會太快。」

一旦通膨降溫,全球主要國家央行利率就會跟著轉向,「明年3月或5月,極可能就是這波升息循環尾聲,接著利率將在一段時間內維持一定水準,美元表現也不會再一枝獨秀,隨著利率到頂,走勢亦將反轉。」林啟超說。

現階段投資等級債殖利率誘人,是2023年債券投資送分題。
現階段投資等級債殖利率誘人,是2023年債券投資送分題。

 

而股債配置上則與時機有關,雖然專家一致認為上半年應提高債券比重,但林啟超表示,農曆年後,股市會反映公司獲利衰退利空,屆時本益比可能見底,投資人宜把握股市再一次大跌機會進場,之後視企業庫存調整狀況,下半年起逐步增加股票部位。換言之,2023投資人要更靈活操作。

關鍵二:高不如穩 首選投資等級債

隨著通膨數字緩步下滑,美國升息壓力減緩,美元表現也會跟著轉弱。
隨著通膨數字緩步下滑,美國升息壓力減緩,美元表現也會跟著轉弱。

 

「目前2年期公債殖利率約4.5%,比放在美元定存迷人,適合想穩穩獲利的投資人;若布局10年期債券,要賺的就是未來2年的價差;像現在投資等級債殖利率有5%左右,1年後回頭看,就會發現此時可能是最好的債券布局時機。」劉宗聖分析。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林啟超。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林啟超。

 

劉宗聖直言,明年投資必須留意三轉,分別是高息轉穩息,股轉債或股債均衡配置,以及非投資等級債需轉投資等級債,「後疫情時代,國際政經出現新秩序,全球供應鏈問題雖有緩解,但風險因子無法馬上降低,在與通膨、不確定因素及高利共存的情況下,市場波動仍會相當劇烈。」

他指出,過去1年,投資人追求高股息,希望藉此彌補市場下跌損失,但明年全球經濟面臨衰退風險,公司獲利勢必下修,連帶影響股息表現,「股息配發比例及內容,將是明年檢視重點。」

劉宗聖強調,與其追求高股息,未來一年更應瞄準相對穩定的債息。尤其經濟衰退下,債券選擇應注意品質及價值,投資等級債是首選。

台股掛牌的投資等級債ETF,有多檔可以留意,包括元大AAA至A公司債(00751B)、中信高評級公司債(00772B)、元大投資級公司債(00720B)及中信投資級公司債(00862B)。

 

關鍵三:封控鬆綁 中國成吸金黑馬

中國經濟已來到谷底,2023年在防疫政策調整下,有機會出現投資曙光。(東方IC)
中國經濟已來到谷底,2023年在防疫政策調整下,有機會出現投資曙光。(東方IC)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暨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指出,未來幾個月,中國政策可望持續加碼,包括進一步下調房貸首付比例及房貸利率,為房地產開發商提供更多資金支持,並擴大信貸投放,增加基礎建設相關支出,祭出更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暨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汪濤。(瑞銀提供)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暨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汪濤。(瑞銀提供)

 

在此之下,過去幾年表現低迷的中國經濟,有機會成為明年投資大亮點,尤其防疫措施轉向寬鬆,將刺激內需表現。「接下來,中國可能推出更多確切的政策準備,以降低疫情衝擊,為之後的防疫策略調整鋪路,像是更明確的調整防疫目標,或更有效地推動疫苗接種。」汪濤表示,中國經濟增長在今年第4季及明年第1季仍相對疲弱,但第2季開始將明顯反彈,「雖然防疫措施優化,但若疫情進一步擴散,部分地區仍可能進行封控,進而抑制消費及服務業活動。但受惠政策做多,及政府對信貸支持,明年中國房地產銷售及新開工部分,仍可維持低檔穩定局面。」

總的來說,汪濤預期中國防疫形勢明年第2季將明顯好轉,3月兩會的政策目標是觀察重點,明年中國經濟成長預估在4.5%左右,對比目前外資機構對明年全球經濟成長預估不到2%,美國僅成長0.5%、歐洲則為負成長下,中國極可能成為全球投資黑馬。

林啟超提醒,中國防疫政策放寬,經濟表現肯定比今年好,但投資仍要注意適度分散,就算再看好,也不要過分集中在某區域,畢竟經濟衰退及地緣政治問題目前無解,在各種不確定因素紛擾下,分散投資還是明年最高原則。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理財最前線】3重點篩選賺配息又賺價差 台股高息ETF大盤點
【理財最前線】疫情影響收入減少 保費繳不起4招度難關
【理財最前線】年底旺季賺一波 集團作帳飆股提早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