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案例-專心衝事業 就靠完善保障傘

工商時報【孫彬訓】 林一民曾經是知名科技公司的主管,當時他只有40多歲,正值青壯年時期,像許多科技工程師一樣,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幾乎沒有什麼投資概念,也沒有什麼時間了解自己的保障需求。林一民是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要照顧老婆、小孩及父母,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他轉戰大陸擔任廠長,大陸工作的薪資相當好,每年年薪上看200萬元,優渥的薪資算是人生勝利組,能給家庭良好的生活,而後因為罹患胰臟癌,改變了他的一生。 我到大陸工作前,就已經漸漸意識到對家人的責任、保障的重要性,所以聽從朋友的建議選擇專業顧問,重新檢視自己的保險保障,當時我僅有40萬元的終身壽險以及住院日額健康保險,保額大約只有1,000元左右,對於年薪200萬元,肩負家庭責任的我來說,相當不足,因此透過變額壽險(投資型保單)保額增加了600萬元,及實支實付的保險、意外醫療、殘扶險等,將基本保障補足。 有了足夠的保障,我在大陸衝刺了一段時間,因好人緣結交了不少朋友,但也誤交朋友,不慎替人作保,背負了一筆債務,生活經濟負擔加重,不得已之下,又必須調整保險保障。 由於清楚對於家庭的責任和自身的保障不能輕易變動,但確實有財務上的壓力,只好先透過投資型保單來減輕壓力,保額從600萬元,調整為300萬元,等到債務還到一定程度,才又將保額回復到600萬元。 長期工作壓力和生活作息不正常,12年後,我回到台灣,卻發現罹患胰臟癌,而且已相當嚴重,不僅要經歷治療的痛苦過程,醫療費用和工作也必須中斷,幾乎改變了我的生活。 所幸早年規畫的保障都還存在,不僅有足夠的醫療費用,且治療期間保險公司還定期支付每個月4.5萬元的費用,可以安心過生活。即使面臨生命的威脅,也已做好身故保障,還好有聽從朋友、專家的建議,做了完整的保障,讓我在生病時,沒有後顧之憂地接受治療,要請問專家,青壯年時期的保險要怎樣規畫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