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加入北約》總理稱要了解中國有何威脅 專家分析對印太有這些影響

距離提出加入申請近2年後,瑞典7日正式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第32個成員。瑞典總理克里斯特森11日向《POLITICO》直言,歐洲要了解中國對其他亞洲國家造成何種威脅。瑞典智庫專家潘杰根與杜格爾認為,瑞典的安全戰略只把中國視為威脅,可能會影響北約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另外,瑞典貿易暨投資委員會台北辦事處11日在其臉書(Facebook)公布代表歐瑞思(Anders Wollter)離別信,他將調回瑞典,並稱繼任者會很快公布。歐瑞思強調,在其任內,瑞典在台灣有很大的利益,「我會永遠記住台灣的美好回憶,充滿活力的文化、令人讚嘆的風景,還有熱情且樂於助人的人民」。

北約(NATO)總部11日正式升起瑞典國旗,而克里斯特森(Ulf Kristersson)在升旗典禮後接受《POLITICO》訪問,提到北約的歐洲成員國要建立有效強健防衛,「不只是希望美國當強健防衛提供者,並為其負擔費用」,且要團結一致支持烏克蘭,以說服美國加速其對烏克蘭的支援。

「另個課業是注意美國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合理安全顧慮」,克里斯特森稱,「若我們想要美國對歐洲做出保證,我要認知到美國也有其他顧慮」。他還說:「我認為歐洲國家要學習和了解更多太平洋地區安全局勢,了解中國發生何事,還有中國對其他亞洲國家造成何種威脅」。

克里斯特森直言,瑞典在戰略產業上要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以和美國的態度更一致,「在安全議題上要有更廣泛的看法,軍事是一件事,但我們在貿易依賴、原物料依賴等依賴度上也有安全顧慮,我認為美國在這些事情上更加警惕」。他提到,歐盟的降低風險策略,能讓歐洲與美國對中國態度更趨一致。

<cite>2024年3月11日,瑞典總理克里斯特森出席北約(NATO)總部的升旗典禮。(AP)</cite>
2024年3月11日,瑞典總理克里斯特森出席北約(NATO)總部的升旗典禮。(AP)

瑞典安全立場更靠向美國

克里斯特森表示:「當全球的民主國家更團結、更能相聚,以及有時合作且有時挑戰中國做事的方式,這樣會更好。」瑞典安全與發展政策研究所(ISDP)斯德哥爾摩南亞及印太中心(SCSA-IPA)主任潘杰根(Jagannath Panda)和副研究員杜格爾(Mahima Duggal)稱,此發展結束瑞典的中立及不結盟地位。

《外交家》(The Diplomat)12日刊出潘杰根與杜格爾所寫文章,表示瑞典的加入不只讓北約牢牢掌控波羅的海,也控制北極地區,其對俄羅斯有戰略性的重要主導地區,中國則尋求進入該區。他們說,隨著北約往東注意中國,並和印太國家結盟支撐全球規範,瑞典加入北約對印太地區會有明顯影響。

潘杰根與杜格爾指出,瑞典在冷戰時期奉行「承平時不結盟,戰時保持中立」格言,自1994年開始就是北約的「和平夥伴」,其合作主要來自於對俄羅斯威脅的看法,但2014年俄羅斯併吞屬於烏克蘭的克里米亞(Crimea),瑞典深化與北約的合作,成為北約的「增強機會夥伴國」(EOP)。

此外,2013年的兵推顯示,瑞典遭受俄羅斯戰機轟炸時,無法獨自反擊,隔年出現俄羅斯潛艦在斯德哥爾摩群島(Stockholm archipelago)徘徊的報導,引起很大關注,因此瑞典和北約2016年簽署《東道國支援協定》(Host Nation Support Agreement),依約能獲得民事和軍事支援。

他們直言,俄羅斯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粉碎瑞典的安全及穩定認知,還有傳統防衛概念。由於北約已被視為跨大西洋地區就中國議題進行合作的媒介,瑞典成為北約一員至少會影響部分對中國政策,而北約2019年承認中國提升的影響力是機會也是挑戰,但尚未看作和俄羅斯一樣的威脅。

<cite>2024年3月11日,瑞典國旗在北約(NATO)總部升起。(AP)</cite>
2024年3月11日,瑞典國旗在北約(NATO)總部升起。(AP)

可能使北約對中國更強硬

2022年,北約發布新版《戰略概念》(Strategic Concept),首度把中國列為戰略挑戰。杜格爾和潘杰根稱,歐洲-大西洋地區仍是北約核心要務,但也意識到應對中國帶來的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競爭的重要性,首先是與理念相近的印太國家有更深的安全夥伴關係。

瑞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PRC)1950年建交,是最早承認中國的西方國家之一。潘杰根和杜格爾指出,瑞典2019年正式擬定對中國政策,恰巧遇上北約調整對中國的態度,而近年關切中國迫害人權、中國企圖蒐集包括科技和防衛計畫等瑞典能力的情資,阻礙瑞典和中國雙邊合作。

潘杰根及杜格爾表示,中國採取「戰狼」外交加劇關係緊張,加上2015年瑞典公民、香港銅鑼灣書店股東桂民海在泰國被綁回中國,以及2022年俄羅斯與中國勾結,促使政治上「天真」的瑞典捨棄不結盟和中立立場,更認真考慮獨裁中國及俄羅斯帶來的威脅。

他們說,中國和瑞典關係惡化,使得瑞典的對中政策更與歐盟一致,如今加入北約,對中政策無庸置疑會更靠向安全夥伴,尤其是美國。另外,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CFR)2023年發布的民調顯示,瑞典大眾對中國看法是最鷹派的國家,在中國若支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問題上,約56%瑞典人支持制裁中國。

杜格爾與潘杰根提到,瑞典的安全戰略把中國只當成威脅,沒有同時看做競爭者,比歐洲整體立場還強硬,也更傾向美國的立場,而瑞典可能支持北約對中國有更強硬的態度,或許會修訂政治警告,防止北約把中國塑造成歐洲安全的威脅。不過瑞典傳統上的中立定位,不太可能看到瑞典外交政策忽視對話。

<cite>2023年1月31日,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訪問日本,與日相岸田文雄舉行會談。(美聯社)</cite>
2023年1月31日,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訪問日本,與日相岸田文雄舉行會談。(美聯社)

強化與印太夥伴國家往來

杜格爾和潘杰根亦稱,瑞典會加大北約當前透過建立安全夥伴關係而進入印太地區的力道,而瑞典加入北約凸顯其不想在世界新興安全架構中被孤立,所以瑞典會提升北約為南韓、日本、澳洲及紐西蘭等印太地區夥伴國家量身訂做的計畫,且瑞典加入北約並不直接影響與印度的關係,但會強化把中國視為共同威脅。

他們表示,基於經濟安全威脅影像海上交通線,瑞典如同法國、德國、荷蘭及捷克等已制定印太戰略的歐洲國家,關切印太地區海事安全,且在封鎖(blockade)成為中國所謂的「新常態」一部分,就算北約聚焦歐洲-大西洋安全,但因全球能源和貨物貿易複雜的互聯性,瑞典必須有具體的印太安全政策。

潘杰根與杜格爾直言,北約已和前述4個印太國家有穩固當地夥伴關係,加上瑞典和印度的個別關係,長期而言能促進在印太建設上有更大往來。另外,瑞典「有能力、有競爭力」的軍工複合體是其加入北約仍在討論的議題,其擁有大型國防承包商「紳寶」(Saab)及貝宜系統赫格隆(BAE Systems Hägglunds)。

杜格爾及潘杰根說,如同俄羅斯2022年全面進犯烏克蘭後的防衛設備銷量,瑞典這點對北約具有吸引力,不僅是因安全上的永久敵人俄羅斯,同時應對印太地區漸增的威脅情勢,而瑞典更能接觸作戰事務,包括敏感情資分享,也為其國防工業創造更多機會,並刺激國防出口。

<cite>2024年3月11日,瑞典國旗在北約(NATO)總部升起。(AP)</cite>
2024年3月11日,瑞典國旗在北約(NATO)總部升起。(AP)

為北約帶來軍工業基地

紳寶生產的JAS-39「獅鷲」(Gripen)戰機被稱為現今性價比最高的戰機,已獲得印太地區的注意,像是據稱菲律賓與中國在南海緊張局勢升高,考慮購買獅鷲戰機,取代F-16「戰隼」(Falcon)戰機。克里斯特森向《POLITICO》強調,瑞典強健的防衛工業,對北約的安全準備有重要作用,「我們帶來軍工業基地」。

不過潘杰根和杜格爾坦言,瑞典為北約向印太地區提供軍事設備,加上北約擴大與日本、南韓的互動,可能使中國的反彈言論增加,即美國的政策是讓北約以某種形式進入印太地區,也就是所謂的「東擴」(eastward expansion),這樣的情況不只會增加區域軍備競賽,也進一步使印太地區不穩定。

杜格爾與潘杰根也說,隨著烏俄戰爭爆發,印度和日本等中等強國一直展現巨大的外交智慧和持續擴大的全球形象,這些變化伴隨著傾向崛起的「不對稱多極體系」(asymmetric multipolarity)強烈評估,但在瑞典及芬蘭加入北約,中國、俄羅斯、北韓、伊朗等獨裁國家的戰略合作提升,重返兩極體系再次受到關注。

「基於強國和中等大國之間的力量依舊不平衡,還有美國持續的影響與力量,形成真正多極體系的前景不太令人信服」,潘杰根及杜格爾寫道,但清楚的是混亂的國際治理現在要成為歐洲與全球的焦點,因此在進行提升國家和區域防衛的必要調整時,也要為振興多邊機構加倍努力,以實現真正的和平與穩定。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