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併購瑞信成瑞士唯一主要銀行 分析:大到不能倒的風險加劇

在瑞士政府支持下,瑞士第一大銀行瑞銀集團(UBS)出手拯救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成為瑞士僅存的全球性大銀行。此舉雖然避免了全球市場爆發金融危機,但也帶來風險,因為瑞士的經濟將因此更仰賴單一貸款業者。

圖片
瑞士財長凱勒蘇特(左起)、瑞士總統柏塞特以及瑞士央行總裁約爾丹19日召開記者會,宣布瑞士銀行併購瑞士信貸。路透社

路透社指出,瑞士政府已提供逾1600億瑞士法郎(約5.3兆元台幣)的貸款與擔保金,讓合併後的瑞銀集團避免遭遇進一步風險。

這項交易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首度有全球性銀行獲得救助,也讓瑞銀得以併購它最大的勁敵。瑞銀與瑞信的分行原本遍布瑞士各地,有時更僅相距數百步之遙,如今瑞士金融界的版圖將出現大幅變動。

瑞銀與瑞信數十年來一直是全球金融界的中流砥柱。在金融業居經濟主要地位的瑞士,兩大銀行資產合計相當於瑞士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40%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各國政府曾矢言再也不對銀行紓困。瑞士政府這回出手以公帑拯救瑞信,顯示銀行的漏洞依然存在,也突顯了銀行陷入困境後,會迅速對國家帶來重大衝擊。

不過,由於瑞銀打算大幅縮減瑞信的投資銀行部門,華爾街也就此少了一個競爭者。

投資研究公司晨星(Morningstar)分析師Johann Scholtz說:「在正常情況下,我會說這對瑞銀來說絕對是太棒的交易。不過在當前環境下,就比較複雜一點,因為一般市場上有太多不確定性。」

兩大銀行命運逆轉

瑞銀宣布併購瑞信後,包括美國聯準會(Federal Reserve)、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日本銀行在內的各國央行均表示,將增加美元流動性交換,以安撫因金融界動盪而不安的投資人。在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及標誌銀行(Signature Bank)接連破產、瑞士信貸又發生危機後,過去一週全球股市飽受震撼。

瑞銀將以30億法郎(約992億元幣)收購瑞信,約為瑞信上週五收盤市值的6成。瑞銀在結算瑞信的衍生性產品與其他風險資產組合時,也將承擔至少54億美元(約1650億元台幣)虧損。

瑞信約160億美元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將被註銷,債券持有人將損失慘重。這是頗具爭議的作法,因為債券持有人的清償順序通常優先於股東,但在這樁交易案中,瑞信股東還可拿到一些瑞銀股票。

圖片
瑞銀董事長凱勒赫(右)與瑞士信貸董事長萊曼(左)19日出席瑞銀收購瑞信的記者會。路透社

過去一年,兩大銀行的命運逆轉。以往金融危機爆發時,需要國家出手幫助的是瑞銀,而非瑞信。然而瑞銀2022年獲利達76億美元,現金股價約與一年前持平;瑞信則虧損79億美元,股價較去年同期大跌74%

瑞銀收購瑞信,無庸置疑將成為全球財富管理的領導者,原本瑞銀在中國居領先地位,而瑞信則在其他亞洲市場居優勢,合併後在亞洲地區的聲勢更將銳不可當。

瑞銀還將取得瑞信獲利甚豐的瑞士國內業務;原本雙方在證券交易業務上競爭激烈,如今瑞銀也少了一個主要對手。

「會改變,但不會改變太多」

瑞士政府19日宣布瑞銀收購瑞信的重大交易案時,財政部長凱勒蘇特Karin Keller-Sutter坦言「有風險」。不過她淡化外界對兩家銀行合併後規模過大的疑慮,並指出其他解決方式都可能產生「無法挽回的經濟動盪」。

瑞銀董事長凱勒赫(Colm Kelleher)則表示,新的瑞銀將減少風險,例如縮減瑞信的投資銀行部門,以符合瑞銀的保守文化,「新的瑞銀仍將堅若磐石」。

瑞信董事長萊曼(Axel Lehmann)則黯然神傷,他領導的銀行已證實無法自一連串的醜聞與虧損中復原。他形容這是「歷史性的悲傷日子」。去年底,市場已傳言瑞信可能破產,客戶恐慌提領數百億美元,也決定了瑞信的命運。

知情人士向路透社表示,瑞信蘇黎世總部將面臨大規模裁員,可能裁減1萬個職位。

分析師指出,瑞銀要完成交易,不會是一帆風順,過程中將面臨各種風險,包括可能面臨訴訟。政府監管機構也可能要求瑞銀保留更多資本。瑞銀的管理高層未來數月甚至數年都將分心處理這樁交易。

「我們會改變,但不會改變太多。」將繼續領導新瑞銀的瑞銀執行長哈默斯(Ralph Hamers)說,「我們仍將是瑞士的銀行。」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