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家鄉禮納里部落 紅藜故事館開幕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21日電)屏東縣政府為推廣原住民鄉紅藜產業,在瑪家鄉禮納里部落開設全國第一座紅藜故事館今天開幕。屏東縣長潘孟安表示,將故事館結合觀光讓民眾認識紅藜產業,進而推向國際化。
屏東原鄉紅藜,排灣族語稱為「Djulis」,因結穗時呈現出紅色、橘色、黃色、桃紅等鮮豔繽紛色彩,又名「穀物中的紅寶石」。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台灣藜」團隊10年前受農委會及林務局委託研究台灣原生種紅藜,在屏東原鄉推廣,屏科大教授蔡碧仁分析出在三地門鄉和瑪家鄉種植的台灣原生種紅藜具有多種營養成分,讓原鄉原本已凋零的紅藜,呈現產業生機,尤其在八八水災後,遷下山的永久屋部落周邊,不少年輕人紛紛回鄉種植紅藜。
屏東縣政府3年前開始輔導原鄉種植紅藜,大面積紅色的紅藜田開始從北到南出現在屏東8個原住民鄉,不少原鄉鄉長和議員都投入紅藜種植,去年10月成立屏東縣原住民特色農業推動協會,有180名農友加入,今年4月,義美食品公司與協會契作10年,以高價收購屏東紅藜,今年底,屏東縣目標面積將達100公頃。
潘孟安今天在故事館開幕典禮上指出,紅藜一直沒有產業化,近幾年縣政府在農委會、工研院及原住民族委員會協助下,將紅藜變成繼咖啡後的「1黑2紅」重要產業,不只小農而已,希望在集體化後能成為國際化。
潘孟安表示,紅藜故事館結合了禮納里遊客中心及紅藜、陶藝、木石鐵雕工坊及原住民美食館,將成為屏東縣道185號的觀光亮點,這裡,除了認識屏東原鄉的紅藜產業外,也成為紅藜產品、工藝等原鄉特產伴手禮的補給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長陳建斌表示,屏東瑪家等鄉的紅藜目前都是友善耕作,可申請農糧署的「大糧倉計畫」補助,農糧署將協助屏東紅藜產業推向國際。
紅藜故事館除了紅藜產業故事說明外,也展售由工業技術研究院協助開發的紅藜產品,包括紅藜手工皂、面膜、酵素、精華液、紅藜麵包、餅乾等。106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