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南時候》呈現在地多元文化 入選紐約亞洲影展

記者劉昕翊/綜合報導

臺北市文化局今(31)日公布臺灣公共藝術史上,首部劇情長片《環南時候》入選紐約亞洲影展,並於即日起上映;《環南時候》為導演李鼎針對「環南市場」的河岸歷史與在地人文精神所執導,同時融合在地食材、傳統宗教等多元文化,呈現出萬華在地最真實的人生況味。

《環南時候》電影為文化局接受臺北市市場處委託辦理,由身兼作家身分的導演李鼎執導,從環南市場頂樓騎著電動車穿越回1991年環南市場的愛情故事,歷經3年田野調查和製作,克服疫情限制,成為臺灣公共藝術的首部劇情片,更成功入選此屆紐約亞洲影展,讓《環南時候》得以被世界更多人看見。

每座城市中傳統市場獨有的買賣方式,塑造城市獨有的生命樣貌;臺北市文化局指出,臺北萬華「環南市場」,擁有有機蔬果、熱食區等8大類型食材攤商,遍及南北艋舺公廟及夜市,而電影《環南時候》即運用該市場獨特空間文化及絕佳的場景特色,呈現階級差別、情感及宗教衝突等,讓觀眾思考並與之對話,且劇中也藉由全世界理解東方食物,代表團圓的水餃,結合劇情編材傳遞多元情感,帶領閱聽者領略臺北西城文化。

此外,「環南市場改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涵蓋3類型作品,包括,影視音、藝術推廣計畫及實體公共藝術設置,除此次影音作品《環南時候》入選國際影展,在藝術推廣計畫中,藝術家陳永賢錄像作品《饗食聚》及《饌食記》也受邀「台灣X芬蘭文化燉2024」,於今年7月至芬蘭Kulturhus Björkboda展出,以傳統市場為主題、食物為載體,體現地方風情,期待透過環南市場絡繹不絕的交易影像,熱鬧的流動,促進與芬蘭當地之國際文化交流。

臺灣公共藝術史上首部劇情長片《環南時候》入選紐約亞洲影展,並於即日起上映。(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臺北萬華「環南市場」,擁有有機蔬果、熱食區等8大類型食材攤商,遍及南北艋舺公廟及夜市,而電影《環南時候》即運用該市場獨特空間文化及絕佳的場景特色,呈現階級差別、情感及宗教衝突等。(臺北市文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