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揭 台灣進口俄煤 成全球第5大

跨國環團21日召開記者會,呼籲行政院應禁止或管制購買俄羅斯煤炭。(林良齊攝)
跨國環團21日召開記者會,呼籲行政院應禁止或管制購買俄羅斯煤炭。(林良齊攝)

2022年2月俄烏戰事爆發以來,多個國家紛紛制裁俄羅斯的煤、原油等,但據國際組織CREA(能源與乾淨空氣研究中心)統計,近一年來民營企業採購增加,我國進口俄羅斯煤成長31%,環團21日召開記者會批評,購買俄羅斯煤炭相當於資助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且進口俄煤的公司也可能有遭國際制裁的風險,呼籲行政院應禁止或管制購買俄煤。

據統計,俄烏戰爭以來,台灣已成全球第5大俄羅斯煤炭進口國,購買俄煤出口量5%,更已購買約達35億美元(約台幣1120億元)俄煤,相當於平均每人約購買147美元(約台幣4700元)俄煤。

CREA歐洲暨俄羅斯政策與能源分析團隊負責人Isaac Levi指出,台灣企業進口的煤炭增加,依賴度從2022年的12%成長至2024年的18%,雖然台電已未進口俄煤,但民營企業採購俄煤卻不斷成長,台灣應有更積極作為減少民營企業依賴俄煤。

他說,如果台灣公司持續向被制裁的公司購買俄煤,恐怕會遭如資產被凍結、無法獲得美國服務等次級制裁,呼籲企業應提出計畫與時程表讓全球股東及投資人瞭解誰在買俄煤。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孫興瑄指出,進口的1105萬噸俄煤中,麥寮港今年以來至少就卸貨108公噸,和平港也有進口,但這2個港口分別專供台塑及台泥使用,且2公司甚至與遭點名的俄羅斯廠商合作,代表有高風險遭國際制裁影響。

她呼籲,台電應落實調查,瞭解購電對象購買俄煤的狀況,針對仍在購買俄煤的公司應介入協調,若協調無效則應考慮終止合約。

對此,台塑化回應,買的煤還是以澳洲為主,俄羅斯則是因為便宜很多,且熱值較高,因此也有進口,由於購煤合約都是長約,還是會繼續購買俄煤。

台泥則解釋,俄煤灰份適中,加上運輸碳足跡較低,混搭印尼、澳洲煤,可以降低排放,讓和平電廠達到全台最低灰份的環評標準,未來會思考如何精進國際供應鏈人權。

對於環團要求台電介入協調民營電廠拒買俄煤,台電主管指出,與民營電廠的採購合約未規範不能買俄媒,無法強制要求不能買,頂多只能多溝通。經濟部同樣強調,台電向民營電廠購電都是依合約,很難管理燃料來源。

看更多相關新聞
19年零股利小股東超怒!台電承諾7月提報買回民股3方案
野柳昨晚突停電 台電:其他單位纜線燒損配合停電搶修
麥寮電廠延役 按合約行事至明年止
台電去年虧損近2000億、累積虧損3826億 喊要拚損益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