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政院前抗議 諷碳費折扣像賣場「大特價」籲取消優惠

環境部碳費子法於4月底預告,規劃提供企業過渡轉型優惠,部分產業碳費「2折」等引發爭議。昨(30)日環保團體在行政院前擺出購物手推車、特價標語,諷刺環境部給予企業太多折扣,猶如賣場的大拍賣。環團稱,環境部到處放水,像是一個充滿破洞的水桶,恐怕最後會變「竹籃打水一場空」,呼籲新內閣檢討草案機制。

碳費處處放水給折扣 環團批:竹籃打水一場空

我國碳費進展受到高度關注,環境部在4月底預告「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及「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三項碳費相關子法草案,提供碳排大戶種種優惠,引發民間團體不滿。

數個環保團體昨日於行政院前召開記者會,向總統賴清德及行政院長卓榮泰的「AI內閣」呼籲,正視當前碳費子法草案給予企業折扣優惠的亂象,提出取消取消5萬噸免徵額、高碳洩漏風險產業「2折優惠」等建議。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員林雨璇說明,環境部的草案針對高碳洩漏風險產業,除優惠費率外,還有碳洩漏風險係數2折折扣,企業可以得雙重折扣;環境部亦未說明碳洩漏風險係數如何計算而來,外界無從評估其合理性。此外,草案贈與2.5萬噸的免徵額,未能落實污染者付費原則,會增加行政成本,變相補貼廠商,削弱碳費成效。

環團估算,將鋼鐵、水泥、石化視為高碳洩漏風險產業,會導致約4700萬噸的排放量不需承擔任何成本,造成碳費235億的損失。林雨璇批評,環境部到處放水,像是一個充滿破洞的水桶,恐怕最後會變「竹籃打水一場空」。

只要交漂亮的報告書? 企業減量未達目標不罰、不追繳衍生利息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總監趙家緯表示,倫敦政經學院今年3月的台灣碳費制度研究報告指出,優惠費率將侵蝕台灣氣候政策的可信度。目前子法草案提出優惠費率的指定目標,也不符合科學基礎目標(SBT)。以鋼鐵業為例,草案指定目標為25.2%,然而根據中鋼現況,其SBT應為39%,才符合淨零路徑​​。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員沈宜臻也提醒,目前規劃企業提自主減量計畫可享優惠費率,但企業未達成減量卻毫無罰則,也無需追繳衍生利息,應設計追繳罰則制度,並完整公開自主減量計畫,供全民監督。否則欠缺監督方法,企業會浮濫提交漂亮的報告書,卻無實質成績。

環境部:無過度折扣情形 企業自主減量有助國家減碳進度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主任蘇金勝出面接下陳情書,表示有確實收到環團的意見,目前草案仍在預告期間,下周也將辦理與環保團體的座談會,持續蒐集各方的意見。

環境部發布新聞稿說明,碳費目的是加速減碳、促使產業轉型,並非增加國家財政收入。草案已參考國際間碳定價機制,歐盟等國為避免碳洩露,給予免費配額,相較之下我國設計更為嚴謹,並無過度折扣情形。

目前草案規劃兩種減量指定目標,其一是參考SBT精神,目標2030年減量42%;第二種是依排放型式,訂定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推估碳費開徵後搭配自主減量計畫等措施,2030年可減少約24%的排放量,有助達成2030年國家自定貢獻。自主減量計畫未確實執行者,將追繳費率差額,如未完成改善,將廢止已核定之自主減量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