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永續 民團籲大學校務基金從高碳排產業撤資

(中央社記者范正祥台北25日電)台灣民眾黨立委蔡壁如今天與部分民間團體、大學學生會和校園社團共同舉辦記者會,呼籲大學校務基金從高碳排產業撤資,投資更乾淨的未來,善盡社會責任實踐環境永續。

蔡壁如指出,台灣大學已於去年12月25日將校務基金全面自高污染、高碳排產業撤資,跟上史丹佛、耶魯、劍橋、牛津等全球各大名校的腳步,是個正面示範。

不過,蔡壁如也質疑,台灣還有一些大學可能有投資高碳排產業,並且同時領取教育部深耕計畫的高額補助。她提醒,這些大學不該「左手拿補助,右手搞污染」,呼籲教育部和各校,應該建立永續投資準則,大學校務基金從高碳排產業撤資。

蔡壁如呼籲,投資一個更乾淨的未來給下一代;投資的目的是獲取未來的報酬,必須掌握世界的敏感變化,在全球從高碳排撤資的趨勢下,將產生全球資產配置的巨大移動,現在有高報酬的「碳資產」,在未來反而可能變成「碳負債」,大學從高碳排產業撤資,是確保校務基金的資產,也是促進世界往好的方向改變。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員魏揚表示,邁向2050淨零排放勢在必行,台灣如果要達到這目標,僅有政策宣示是不夠的,還需要搭配有效的減量工具,「永續投資」、「綠色投資」扮演重要角色,大學校務基金的撤資行動可以連帶影響企業的綠色轉型,吸引企業改造工程將重點開始邁向綠色轉型、循環經濟,產品2050碳中和。

談及實踐環境永續,魏揚建議,政府的氣候治理政策應以提出「台版綠色政綱」為目標,教育部的角色與氣候行動,更應要要求各大學負起社會責任,其中一項就是各大學校務基金應自高排放產業撤資,並提出如何邁向2050淨零排放路徑。

出席記者會的350Taiwan是國際氣候變遷組織350.org在台灣的團隊。350Taiwan協調員蘇彣忠表示,歐洲、美洲、澳洲的許多學校,學生倡議各自檢視自校的校務基金,希望自己所就讀的大學都能為自己與社會投資更乾淨的未來。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70所大學撤資化石燃料產業,國際間有300多所學校的學生持續倡議中。

蘇彣忠表指出,台灣的大學,近年開始關注大學社會責任,希望能以學界的身分為社會與環境盡一份心力,包括大家看到台灣大學將校務基金的責任投資納入實踐的規範當中,已完成從高污染、高碳排產業撤資,成為全台灣和全亞洲首例。

台大學生撤資行動主持人張榮廷指出,大學負有培育未來世代的重要使命,如果大學將資金投資於會加劇氣候變遷、環境和社會代價的產業,等同於在損害年輕和未來世代的生存權利,與永續發展、世代衡平的理念背道而馳;「而身為學生的我們,絕對不希望看見自己所繳交的金錢被使用在這類負面的產業類別。」

張榮廷表示,「我們每投資的任何一塊錢,都是在為我們想要的未來世界投票」,各大學校務基金以善盡環境和社會責任的企業為優先投資的標的,對教育場域的永續發展至關重要,也能以身作則對年輕和未來世代作出正面示範。(編輯:黃國倫)11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