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公告15種樹建議少種 稱特定樹種釀空污引議

種樹可以減碳還能淨化空氣,但環境部竟發公文給各縣市與政府機關,建議有15種樹少種,包括烏心石、肖楠、楓香、水黃皮,原因出在會釋放異戊二烯與氮氧化物反應產生臭氧。

對此環境部趕緊出面說明,強調這是蒐集上百篇論文得到的研究成果,但只是建議非強制。

環境部大氣司副司長張根穆說明,「整個臭氧的產生比例裡面,其實還是有一部分是生物源的部分,所以我們最後錙銖必較的結果,還是必須要去關注這個生物源這個部分。」

環境部長彭啟明則說:「基本上我們是鼓勵種樹,但是如果選擇種樹的時候,可以有更好的方式。」

環工學者指出,植物排放異戊二烯主要在白天,是重要的臭氧前驅物,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它會與汙染物產生反應、製造更多臭氧。

森林學者認為,植物釋放的異戊二烯存在時間短暫且難被準確捕捉和分析,限制樹種是本末倒置;而林試所則認為,種植原生樹種對環境有益。

農業部林試所長曾彥學認為,「本身它沒有毒啦,它對人體沒有危害啦,這些都是台灣原生的啊,這個幾百年、幾千年都在台灣長的。」

地方對此則抱持觀察,認為要減少空污會先從人為污染源著手。

台中市環保局長陳宏益回應,「我覺得還是要鎖定在移動污染源,還有輪船的部分,其實很多人忽略掉我們港口輪船漁船它的這個排放。」

環境部重申並非公告禁止種植,並表示下週會邀集相關單位來討論。針對部長彭啟明剛上任提及防制空污要擰對毛巾,此次公布限制樹種是否「擰錯毛巾」?彭部長表示,可以有更周延的做法。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垃圾堆置衍生衛生問題 彭啟明目標4年內處理完畢
誤買汙染土地恐成冤大頭 環境部籲購地前查詢列管場址
NASA科研機低空飛過台灣 環境部證實進行空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