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推動菸蒂不落地 從改變文化做起

記者郭曉蓓/臺北報導

菸蒂經任意丟棄,對生態威脅不亞於塑膠垃圾。環境部今(5)日舉辦「撿菸蒂淨環境 全國大聯盟啟動」活動,與文化部攜手推動全國菸蒂不落地方案,首要是從改變文化做起,從源頭邀請吸菸者養成「確實熄菸、不邊走邊抽、菸蒂丟垃圾桶」習慣,希望互相提醒鼓勵,形塑社會氛圍,大家通力實踐來改變。

環保署在今日活動先播放一段影片,環保團體拿著裝有金魚的魚缸,邀請抽菸的人把菸蒂丟進去,都沒人願意這麼做。環保團體提出溝通倡議「水溝並不是你的煙灰缸」,很多人不知道廢菸蒂濾嘴是塑膠,且菸草有多種有害化學物質;就算吸菸者不丟魚缸,但如果隨手丟進水溝,最後也可能流入大海。

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廢菸蒂濾嘴是醋酸纖維,是一種人造持久的塑膠,丟棄環境要花10年或更久的時間才能分解;去年臺灣約銷售362億根香菸,如果有4分之1的菸蒂遭亂丟,估計每天至少就約有2400萬根菸蒂暴露在環境中造成污染。目前菸蒂稽查取締、源頭管制、環境清理等都持續在做,但要文化改變才能深入人心,今天和文化部合作只是第一步,期望透過公私協力讓更多人共同參與。

環境部推動「全國菸蒂不落地方案」,主要由「改變文化」、「源頭減量」、「稽查取締」、「環境清理」、「公私協力」及「加強研究」等6策略,並辦理創意徵稿活動,總獎金20萬元,提出「菸蒂不落地」及「環境無菸蒂」的解方,希望從「撿」菸蒂,逐步轉型「減」菸蒂,讓環境無菸蒂成為真正全民運動的成果。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長顏旭明表示,臺灣以往推動「不亂吐痰、不亂丟垃圾」,已形塑成一種文化,現在希望在源頭就讓吸菸者養成「確實熄菸、不邊走邊抽、菸蒂丟垃圾桶」習慣,透過形塑社會氛圍、互相提醒鼓勵、及通力實踐來改變,希望讓我們的生活環境乾淨健康,讓我們的生態清潔永續。

今日是世界環境日,環境部舉辦「撿菸蒂淨環境 全國大聯盟啟動」活動。(記者郭曉蓓攝)

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菸蒂稽查取締、源頭管制、環境清理等都持續在做,但要文化改變才能深入人心。(環境部提供)

環境部今日舉辦「撿菸蒂淨環境 全國大聯盟啟動」活動,與文化部攜手推動全國菸蒂不落地方案。(環境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