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為避免臭氧空污建議不種15樹種? 林業保育署將另召開會議提供專家建議

環境部日前行文各縣市行政機關,提供可能增加臭氧(O3)前驅物排放的15種樹種名單作為城市植樹綠化參考,引發爭議,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王升陽就質疑清單的可靠性,他認為,植物釋放的異戊二烯可能遠比人為活動產生的污染物少,與其限制種植某些樹種,不如多關注如何減少氮氧化物(NOX)等人為污染物的排放。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認為,環境部清單的研究的方法與引用文獻尚有值得探討之處,林業署將洽詢林業試驗所提供專業科學意見並向環境部表達。

環境部為了推動減少臭氧生成前驅物氮氧化物(NOx)及揮發性有機物(VOCs)污染排放,委託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教授吳治達執行都市綠化計畫相關研究,因異戊二烯(Isoprene)是臭氧最重要的前驅物之一,研究收集過去研究資料,整理出臺灣會釋放大量異戊二烯的15種樹種,包括銀葉樹、烏心石、楓香、豬腳楠、台灣肖楠、水黃皮、水柳、福木、棋盤腳、野牡丹、土沉香、槲樹、刺桐、鴨腳木、厚殼桂等,環境部並據此研究行文各機關作為植樹參考。

王升陽日昨與中興大學循環經濟研究學院教授曹乃文發表聯合聲明指出,這份公告內容的準確性值得商確,他們試圖查找相關研究,但發現有些樹種根本找不到資料(例如猪腳楠、棋盤腳及野牡丹),有些樹種的資料則與清單所說的不符(例如臺灣肖楠、土沉香),因此讓人懷疑清單的可靠性。

異戊二烯是植物為了保護自己而產生的,在高溫環境下,植物會釋放更多異戊二烯來增強自身的抗熱能力;只在有陽光時才會釋放異戊二烯,晚上幾乎不會釋放;但當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高時,植物反而會減少異戊二烯的釋放。

王升陽認為,城市中植物釋放的異戊二烯濃度可能並不高。以英格蘭為例,夏季的異戊二烯濃度約為0.05 ppb,每小時產生約0.182 ppb的臭氧;雖然我們沒有臺灣的確切數據,但考慮到臺灣城市的植被可能不如英格蘭豐富,這個濃度可能不足以構成需要特別管控種植樹種的理由。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張順欽強調,環境部行文未禁止種植,樹種是否真的會造成空氣汙染也跟種植方式、數量有關,只是提供一個研究面向作為植樹參考;外界對此研究有所質疑,環境部下周三也將再邀請專家學者及林業部門共同討論,檢討提供植樹樹種的方式。

林業保育署森林產業組組長張偉顗表示,環境部委託研究的研究方法與引用文獻可能尚有值得探討之處,據悉此計畫研究者也強調研究並未建議禁止種植此15種樹種;林業署已洽詢林試所提供環境部專業意見,近期也規劃邀集學者、專家及林試所等就科學學理及政策研議等面向進行討論,屆時有結論將會提供環境部、相關機構及社會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