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第二期空污防制方案 四年投入766億

記者古可絜/臺北報導

為持續提升我國空氣品質,環境部在過去四年第一期空氣污染防制方案(民國109年至112年)努力基礎下,接續提出第二期空氣污染防制方案(113年至116年),並已於112年12月21日經行政院核定,藉由精準治理結合淨零轉型減污減碳共利策略,跨域整合九大部會量能,投入新臺幣766億推動八大面向37項精準減量措施,目標設定細懸浮微粒(PM2.5)116年平均濃度改善至13微克/立方公尺以下,臭氧(O3) 8小時紅色警示站日較108年改善80%。

環境部表示,有別於第一期方案著重傳統固定及移動污染源,如國營事業、鍋爐、老舊車輛等,管末排放改善措施,第二期方案朝向結合淨零排放並整合跨部會量能,進一步從污染源頭改善來提升空氣品質。

環境部指出,規劃投入79億元,除持續加嚴排放標準降低工廠及車輛污染排放外,將補助電動公車、增設充電樁及優化電動公車路網,創造電動車友善環境。經濟部規劃投入約18億元用於工業輔導改善、電動物流車、電動機車能源補充設施。交通部及農委會等部會預計投入約19億元於綠色運輸及改善河川揚塵。

此外,環境部強調,在跨部會合作下,臺電、中油、中鋼、中華郵政等國營及政府轉投資事業,規劃共計投入650億元分別進行製程改善、提升防制設備效率、郵務車電動化等對空氣污染改善有助益之措施。

環境部表示,2050淨零目標充滿挑戰,第二期方案將持續提升行業減量技術、強化車輛及機具管理、推動減污減碳共利策略並加強特定季節應變,透過跨部會、中央與地方合作改善污染問題,突破以往單純靠環保部門單打獨鬥困境,期待政府各部門、各行業、社會團體、大眾共同攜手合作,守護民眾健康。

環境部第二期空氣污染防制方案,跨域整合九大部會量能,守護民眾健康。(記者古可絜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