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長彭啟明:找出適用台灣「減碳蘿蔔」

環境部長彭啟明昨(21)日召開記者會,說明未來政策方向與施政重點。在碳費徵收部分,環境部預計8月底前完成《碳費收費辦法》等3項子法發布,讓徵收對象及早規劃減碳措施與路徑。彭啟明坦言,目前台灣推動減碳只有碳費這根「棍子」,卻缺乏誘因的「蘿蔔」,需要參考美國的租稅抵減、日本氣候債券等作法,找出適用台灣的政策工具,帶動企業與民眾實際減碳。

針對太陽光電開發引發的環境爭議,環境部研議修正環評認定標準,除了現行的重要濕地須環評,將增列國家公園、野生動物保護區、山坡地等敏感區位,以及達一定面積、容量者也須辦理環評,相關標準草案預計6月底公告。

而備受關注的台電協和電廠天然氣接收站(四接)環評案,彭啟明重申環境部立場堅定,將本於環評程序與環保立場進行審查,不會受時間壓力影響。環境部將邀請海洋生態、港埠營運等不同領域專家學者,加入環評小組共同審查,以凝聚各界共識。

彭啟明也透露,未來將加速離岸風電環評審查,針對風場重疊的問題,採取兩階段初審機制,先由環境部針對環境基準進行檢核,通過者再參與經濟部遴選,取得容量後才進行實質環評,簡化作業程序。

對於空氣品質改善,彭啟明表示雖然近年PM2.5濃度持續下降,但仍會持續努力,要求加嚴空氣品質標準,以精進空品。同時推動第二期空污防制方案,採取更多元的減量策略。

彭啟明強調,面對淨零轉型帶來的各項挑戰,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未來環境部也會擴大資訊公開,包括首長行程、會議紀錄等,落實開放政府精神,提升施政透明度,回應外界期待。

更多品觀點報導
企業倡議核電引反彈 環團籲「勿走回頭路」
南北差距大死亡率達26.4%,專家籲正視產業高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