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青年綠領專班 學生自評有助提升淨零認知

綠領時代4(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3日電)國家環境研究院今年開設青年綠領專班,報名踴躍,「今天開放、隔天額滿」。碩士生葉品辰認為授課內容符合所需,自己從對淨零減碳完全陌生,參與課程後有興趣進修相關課程。

就讀中原大學企管研究所的葉品辰認為,淨零是未來的趨勢,也是很重要的議題,對於未來的工作可能都會運用到相關的知識,因此自主選擇參加國家環境研究院的淨零排放基礎增能班。

他舉例,課程中提到溫室氣體減量可能會需要改善運輸效率、發展智慧化的運輸系統,這都會是未來工作的趨勢。

國環院今年起辦理一系列淨零排放技術訓練課程,尤其開設專班協助在學青年綠領職涯發展。為鼓勵大專院校在學青年(限18歲至35歲間)參訓,報名時出示有效學生證且測驗通過者,得免課程費用,惟須繳納保證金新台幣1000元,完成訓練並測驗及格者全額退還。

根據國環院資料,已完成的「淨零排放基礎增能班」共開設6班,分布於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宜蘭等地;觀察青年參訓佔各地參訓名額的比例,以台南市達75%最高、其次為台北市70%。

本次報名參訓的葉品辰告訴中央社記者,最初對於淨零排碳的認識很淺薄,大概知道台灣有淨零的口號,但實際的內容其實不是太清楚;中原大學有類似的選修課,也相當熱門,當時有試圖選課但沒選上。

基礎班在2天之內密集的授課,碩班的葉品辰坦言「需要花時間消化」,不過經過基礎班的引導,讓他更想了解不同方向的淨零議題,也表達未來會想再進修相關課程的意願,「可以引發學生想要了解更深的知識」,他認為這樣的基礎班算是成功的。

葉品辰評估,未來進修後,如果確認這與自己的興趣相符,不排斥會找相關產業的職缺;他提到,其實班上有同學參加坊間類似的淨零課程,但參加的主因是在相關產業實習,或是論文主題與淨零相關。

國環院主任周國鼎告訴中央社記者,課程公布上網後,「今天開放、隔天就額滿」,可以明確感受到民眾對於相關議題的求知欲。

雖然報名踴躍,卻未能完全反映在出席率上。周國鼎說,現在每班人數約50、60人,報到率以台北市達9成最高,桃園、宜蘭、高雄皆未達8成。

周國鼎觀察,有一名學生原本報名中南部的班,後來看到北部有空缺就來電要求換班,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名學生原本就是北部人,因為一開始搶不到課,才動起歪腦筋。

另外,周國鼎提到,也有一些是在職專班的學生,同樣也是先搶到上課名額,後來以「公司未補貼」、「與工作時間相衝突」等原因,最後臨時不出席。

周國鼎說,其實從開放報名到開課期間發生如上述的情況,會在後續辦訓中檢討改善,有可能修改現在的退費機制,避免搶到了名額卻又不出席,讓真正想上課的民眾反而報不到名。

檢討項目除了要提高出席率,周國鼎指出,現在研議增設保障名額,評估納入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及其他弱勢族群為課程費用減免的對象,預計7月討論,若一切順利,不排除10月至12月初仍有新增辦訓的機會。

坊間已有許多淨零、永續相關的課程,但師資、授課內容、收費金額參差不齊,讓想要報名者容易發生混淆。環境部長彭啓明告訴中央社記者,他的想法是未來這些課程不全由環境部開設,坊間也有許多優秀的師資,未來都有機會合作,目前也正與國環院討論相關的規劃。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說明,這樣的想法可能透過「環境教育法」,指定認可的場所來開課,課程綱要由環境部決定,上課內容較有一致性、或許有較合理的收費,但後續仍需要進一步討論。(編輯:陳清芳)11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