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種樹有利減碳 未禁止種植特定樹種

記者郭曉蓓/臺北報導

環境部近期點名臺灣肖楠、楓香等15樹種「異戊二烯」排放率高,建議各單位新植樹將此納入考量,引發外界批評。對此, 環境部今(28)日澄清指出, 環境部並未公告禁止種植相關樹種,並強調種樹有利於減碳、景觀及水土保持等,鼓勵民眾及相關單位多種樹,近期將邀各界研議精進,避免民眾疑慮或產生植樹的困擾。

環境部曾委託成功大學研究發現,臺灣15樹種高異戊二烯排放率,容易衍生臭氧致影響空氣品質。環境部據此建議避免選擇,但強調並非正式公告,也沒有強制性,已種植的樹種也不用移除。但引發學者批評環境部本末倒置,應多去關注人為汙染物的排放。

針對相關樹種所提疑慮問題,環境部今日澄清並無公告禁止種植相關樹種。環境部強調,種樹除了有利於減碳、景觀及水土保持等,鼓勵民眾及相關單位多種樹。樹木可以攔截懸浮微粒等空氣污染物,的確有助於空氣品質提升。不過,根據國內外研究發現,有一些樹種可能排放異戊二烯,也是臭氧前驅物之一,對於樹種的選擇須從各種不同面向多方考量。

環境部表示,透過成功大學研究團隊蒐集上百篇國內外的論文,提出研究成果,主要原因在於我國空污減量已有相當成效,目前各項污染物質若要再加以減少,已進入錙銖必較階段。除了要求傳統的固定污染源及移動污染源減量之外,對於生物源可能的影響也會進行關注,以持續提升空氣品質。

環境部已訂於近日邀集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及學界人士,共同討論適合臺灣這塊土地與環境的物種,再提供兼具減碳、減污、景觀等效益正面表列樹種供作參考,屆時會有類似目前的淨化室內空氣植物指引,避免民眾疑慮,或植樹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