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太軍演2-2】各國抗中有助台灣參加RIMPAC 專家:機率升高但取決於各國意見

為何台灣這麼想要參與環太平洋軍演(RIMPAC)?軍事專家吳明杰認為,因為不只是單純的多國海軍聯合軍事演習而已,更是一個軍事外交平台,甚至在冷戰時期開始,美國就利用RIMPAC成為平台,化解日韓的歷史情結。現在更隨著戰略走向轉變,日、韓與菲律賓等國轉向抗中,台灣參與RIMPAC軍演的機會逐漸升高,但吳明杰認為,主要取決於各國是否會反對台灣加入。

環太平洋軍演的意義,吳明杰認為,從輪廓上分析,基本上RIMPAC來說可分為兩層意義,在純軍事的部分,透過聯合軍事演習,強化美國與各國軍事行動上的協調性。但另一方面,RIMPAC軍演也是外交軍事活動的一個重要平台。

吳明杰指出,因為在RIMPAC期間當中,並不是只有硬邦邦的整天進行軍事演習的活動,其實有時候利用空餘時間舉辦各國部隊之間的球賽,也有餐敘,各國海軍高層也會在五星級酒店進行交流與溝通的活動,因此RIMPAC具有雙重意涵,不只是純然軍事意義,也有在外交上鞏固盟友的目的。

吳明杰也進一步從軍事層面上,分析RIMPAC軍演的內容。以聯合多國的水面操演來說,通常會有一支航空母艦打擊群(Carrier Strike Group)來作為核心。過去幾屆的RIMPAC軍演,是派出前進部署在日本的航空母艦為主角,先前幾年是華盛頓號航空母艦,後來近年來是以雷根號航空母艦參演RIMPAC為主。

因此,以雷根號航空母艦為核心,護衛雷根號航艦的水面作戰艦,不論是俗稱「神盾艦」的勃克級(Arleigh Burke class destroyer)飛彈驅逐艦或是提康德羅加級(Ticonderoga)巡洋艦都會參加。

2022年9月23日,美國航空母艦雷根號抵達南韓釜山港。美聯社
2022年9月23日,美國航空母艦雷根號抵達南韓釜山港。美聯社

其中還會納入日本的神盾艦「金剛級」驅逐艦或是後繼的「愛宕級」,都曾經去過RIMPAC,還有南韓的「世宗大王級」飛彈驅逐艦,這些都是屬於「神盾戰鬥系統」的大概都會參加。

吳明杰指出,東南亞國家方面,主要參加的科目是聯合防空作戰、聯合反潛作戰與聯合反艦作戰,甚至包括聯合掃雷都有執行。另外,基本的海上加油補給也都會進行操演。

而在過去RIMPAC 2008到2012那幾年,演習內容較為著中海上反恐方面,因此RIMPAC內容就有人道救援、人質搶救等科目。

吳明杰也指出,除了水面艦艇之外,RIMPAC也有空中的相關演練項目,基本上夏威夷的希肯基地就會開放採訪空中支援的項目給國際媒體採訪。例如2010年,當時美國空中國民兵的F-22已經成軍,就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媒體記者開放參訪。另外,也曾公開C-17運輸機應對空中攔截的科目,由美國空軍派出4架F-16C/D戰鬥機擔任假想敵,對夏威夷大島附近空域的C-17進行攔截,C-17組員必須釋放干擾絲等方式,成功脫離F-16戰鬥機的攔截行動。

空中加油也是重點科目,曾開放澳洲的空中加油機KC-130J,以軟式加油方式,使用「飛錨式」的空中加油裝置,可以同時為了2架戰機進行空中加油任務。驗證透過盟國的空中加油機,也可以對美國的軍機進行空中加油。

另外,在聯合反潛作戰的部分,活動以美軍陸戰隊(U.S. Marine Corps)在夏威夷大本營--卡內奧赫灣陸戰隊基地(Marine Corps Base Hawaii Kaneohe Bay)為中心,該基地簡稱K-Bay,位處一個峽灣,部署多架F/A-18戰鬥機與MH-53超級種馬重型直升機等陸戰隊軍機。

2024年1月17日,美國航母卡爾文森號打擊群、南韓世宗大王級驅逐艦、日本金剛級護衛艦進行海上聯合軍演。美聯社
2024年1月17日,美國航母卡爾文森號打擊群、南韓世宗大王級驅逐艦、日本金剛級護衛艦進行海上聯合軍演。美聯社

吳明杰表示,準備執行聯合反潛作戰科目時,多國部隊會出動包括日本、美軍P-8A反潛機,與其他國家的P-3C等各型反潛機,通常都超過20架,在K-Bay基地的跑道上一字排開,非常壯觀,各國反潛部隊也會在基地進行戰術與經驗上的交流。

吳明杰認為,像是在聯合反潛作戰科目,未來台灣若有機會參與時,台灣的P-3C反潛機能去參加的話,會是一個很重要的經驗。

在兩棲作戰方面,夏威夷一處名為Bellos海灘,平時開放海灘給民眾休憩使用,但RIMPAC期間就是陸戰隊搶灘基地,聯合兩棲登陸科目,一般來說會派遣一艘黃蜂級(WASP Class)兩棲突擊艦,上面搭載海種馬重型直升機或是AH-1Z眼鏡蛇攻擊直升機。一開始先進行灘岸登陸地點的勘察搜索,確保安全,也會派AH-1Z去執行灘岸掃蕩,隨後可以搭載20-30名全副武裝士兵的MH-53海種馬式重型直升機,就會由多國參演的士官兵們,直接搭乘直升機到灘頭後方,降落登陸。

澳洲陸軍官兵2022年在環太平洋軍演(RIMPAC 2022)軍演中搭乘橡皮艇,在夏威夷貝洛海灘上進行聯合演訓的搶灘訓練。美國太平洋艦隊
澳洲陸軍官兵2022年在環太平洋軍演(RIMPAC 2022)軍演中搭乘橡皮艇,在夏威夷貝洛海灘上進行聯合演訓的搶灘訓練。美國太平洋艦隊

同時,兩棲登陸艦就會在海上放出大型氣墊船(LCAC)搶灘登陸,吳明杰指出,基本上每一屆RIMPAC都會進行此一科目,而這一項科目則由美軍為主,其他國家參與軍方人員就會從旁觀察。

在陸地上的實戰訓練場中,會以模擬逼真的戰場情境提供訓練。吳明杰指出,過去在反恐戰爭階段,RIMPAC演習期間也會在訓練場中模擬中東地區的戰場,訓練場內非常逼真,建築物都與中東國家非常類似,甚至還放中東音樂。在此訓練場內,主要進行人質搶救、維安任務或是特戰攻堅等科目。

重頭戲就是「實彈擊沉演習」(Sinking Exercise, SINKEX),簡稱「擊沉演習」。吳明杰分析,現在的「擊沉演習」內容也有所轉變。過去是以海上靶艦為目標,基本上偏向「以海制海」或「以空制海」,通常美國有退役的派里級(Perry Class)巡防艦,除役後被拖到海上當作靶艦,空中會出動P-3C用空射魚叉飛彈攻擊;水面艦也用使用MK-48重型魚雷,由空中與船艦同時進行飽和攻擊。比較特別的是近期幾屆的RIMPAC,就在測試地對艦攻擊,跟過去的空對艦或是海對艦,這幾年轉向地對艦,吳明杰認為,這就比較指向台海與中國有關。

吳明杰進一步表示,因為可以從日本這幾次把自製的「12式」反艦飛彈系統運送到夏威夷去進行實彈射擊,而且美軍也出動最新的無人載具JLTV,就是用美國海軍飛彈(NSM),兩國軍方共同擊沉靶艦。

從這些科目的微調中也可以看出來,因應這些威脅目標,可能從過去以前蘇聯海上艦隊為打擊目標,隨後轉向對反恐作戰、應對海上挾持或反制海盜行為,近年來更轉向,很多科目看起來都已經是結合亞太國家對於中國的圍堵。因此從軍事演訓上改變,,也可以看出戰略上的轉變,假想敵的方向也整個不一樣了。

至於台灣是否有機會參與今年RIMPAC 2024?吳明杰認為,不單純是美國因素,由於RIMPAC是多國聯合演訓,必須考慮到其他國家的意見。若把時間往前到5-10年前,當時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基本上不想得罪中國,縱然當時美國可以同意讓台灣參加,但這些東南亞國協國家有可能擔心被拖下水。在外交部分會遭遇中國干預與反對,會要求各國反對台灣參加。而且如果這些國家與台灣一同參演RIMPAC,也會被北京認為是一同對抗中國。因此,在當時「不選邊站」的東南亞國家,基本上都反對台灣參加RIMPAC。

吳明杰也指出,甚至連當時的日本,也還與中國維持良好關係,因此,整個東亞地區國家對於台灣要參加RIMPAC這議題都是有壓力的。當時美方顧慮主要是這方面,會造成同盟國家無法合作的想像空間。

不過,吳明杰認為,台灣參加的機會愈來愈高,主要原因是到了這兩年情勢轉變很大。第一,主要是南韓願意與日本及美國,三國進行聯合軍事演習,這在過去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日韓有歷史上的恩怨糾葛。

其實美國當年建構RIMPAC,就是可以讓日韓共同參與的一個平台,美國從中斡旋,日韓透過此一多國演訓進行溝通、逐步緩和。去年看到日韓關係提升,直接美日韓三國就在亞太進行聯合軍演,這是一大突破。

另外,在東南亞部分,美國與菲律賓今年持續例行的「肩並肩」聯合軍事演習,且在小馬可仕總統上任後,整個立場轉向抗中,這跟前總統杜特蒂完全不一樣,是180度大轉變。如果日韓,加上菲律賓還有印度,這些國家未來都是願意跟美國來對抗中國挑釁的情況下,反對台灣加入RIMPAC的力道就會愈來愈小,干預會變小。但目前馬來西亞、印尼與新加坡等國還是不想「選邊站」,因此未來台灣能否參加RIMPAC,已經不是美國行政部門的問題,主要原因還是其他國家支持或反對的意見。

此外,近日外媒路透社報導台灣與美國海軍艦艇4月份在西太平洋進行「海上不預期相遇準則」的聯合操演,甚至還進行搜索水下目標的聯合演練,對於這些訊息,吳明杰認為,台美雙方這些互動交流,某種程度上也是聯合演習,即使台灣尚未能夠加入RIMPAC軍演,若未來台灣加上美日、或是美菲的海上軍事聯合演訓,台灣與實際必須防衛第一島鏈的國家們合作、經常性的進行演訓的話,國軍所收到的實際戰力提升的效果,甚至會比去兩年參加一次環太平洋軍演,更有提升防範中國武力威脅能力上的效益。

更多太報報導
【環太軍演2-1】台灣參與2024環太平洋軍演? 國防部高層:尚未確定 努力爭取中
美印太司令交接 參謀總長梅家樹應邀赴夏威夷觀禮交流
德國海軍巡防艦擬8月停靠日本 牽制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