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遊世界100多天,4張台積電就沒了!外商老總45歲就退休:重來一次也不換

人生道路不該只有一條,在關鍵時刻讓自己有一個審視抉擇的機會,當然很有價值。

 

你為什麽要離開?因為這樣才能回來。離開後再回到原地的感受,和從未離開大不相同。

Why do you go away? So that you can come back.Coming back to where you started is not the same asnever leaving.
– Terry Pratchett

 

在決定參加100 多天的環遊世界旅程之前,我猶豫了一年多,需要考量的事情很多,錢當然是重點之一,我想過如果不旅行,錢省下來可以換一臺令人稱羨的高級轎車,或買運動俱樂部會籍,或投資股票基金等。簡單算筆帳,一臺新車可以開好幾年,然後再二手賣掉;高爾夫會籍終身享用,還有保值效果;投資理財不但可以儲蓄,也可以領利息。唯一純消費,有效期超短,且沒有任何遞延利益的花錢方式,就是「旅行」。

 

我最終還是去了,也一如預期,除了一堆相片,黑到發亮的皮膚外,什麼也沒有帶回來或留下來,倒是銀行存款少了不少。

 

照說經此「輕狂」行徑,我該記取教訓,回歸「正常」生活,結果呢?旅行回來,經過一段時間休養回顧,我又開始規劃下一趟大旅行,而且這次,不像之前的猶豫,完全沒有任何遲疑。旅行確實無法獲得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卻可以帶來許多難以用金錢衡量的效用,這句諺語講的正是這件事。旅行結束看似回到原點,什麼都沒變,其實什麼都變了。看事情的角度變了、生命價值觀變了,經歷變多了、物欲變少了、心胸變大了,世界變小了!

 

那趟旅行結束後有人跟我說:一臺進口休旅車沒了!當然也可以說成兩張會員卡沒了,或4張台積電沒了!從金錢角度看確實如此,但沒有名車我還有二手國產車代步,不打高爾夫可以跑步,沒有股票還不至於餓死,而從旅行中獲得的東西,即使把上述好康全部加在一起,我∼也∼不∼換!

 

只要旅行夠久夠遠,遲早會在旅途中遇見自己。

Travel far enough you meet yourself.–David Mitchell

 

我45 歲離開職場時很清楚自己不想再做什麼,但對於未來究竟想做什麼卻模模糊糊,睡到自然醒只爽了兩個禮拜,這時才發現人生第一次必須為生活負起完全責任。在此之前總是時間一到該上學上學、該工作工作,生活被責任推著走,人只需要負責抱怨就好。現在一天24 個鐘頭隨我任意安排運用,卻遠不如想像中美好。為了讓人生下半場過得充實、有價值,我知道必須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職志,但尋找過程不容易,為此,我在退下來的第一年大量做了兩件事。一是看書,二是旅行。這兩件事看似無關,其實過程和目的很接近,兩者都能幫助人們認識古今中外的人、事、物,也就是認識外界。而當對外界的認識累積夠多夠深,自然會像鏡子一般反射回來,使人看清內心,也就是認識自己。

 

一旦認識自己,一切問題迎刃而解。我過去很在乎外界眼光,多認識自己之後反而不再受影響,思想行為發自內心,事理變得更簡單,視野更清明;以前辛苦尋尋覓覓,職志卻遮遮掩掩,原來它就在燈火闌珊處,找不到只怪想得太遠太雜。

 

我的職志是寫作,不代表我寫得很好,只代表做這件事能讓我感受到源源不斷的平靜和喜樂,我找到它也不是因為寫出什麼傑作,或得過什麼寫作獎,而是因為讀到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說的一句話,他說:「當嘗試過所有可能,仍然一事無成時,就可以開始寫了!」許多人因為好玩而旅行,沒有問題,因為旅行確實很好玩,但在玩樂之餘,不要忘記這句諺語,處處觀察,時時反省,你一定會在旅途中某處遇見自己。

 

 

趁年輕有能力時去旅行。別擔心金錢,去就對了。經驗遠比金錢有價值得太多了!

Travel while you’re young and able.Don’t worry about money, just make it work.Experience is far more valuable than money will ever be.
–David Avocado Wolfe

 

不知從何時起,西方年輕人流行用空檔年(Gap Year)壯遊世界,時間大都在學校畢業後到下個人生階段開始前。其實也不是真正空檔,只是延後下階段的開始時間而已,目的是對日常生活按下暫停鍵,體驗陌生、認識人我,從而對未來人生發展有更清楚方向。

 

西風東漸,有段時間也常聽臺灣年輕人談Gap Year,尤其在剛開放工作渡假簽證的那幾年,當時還曾掀起年輕人是否該去西方社會打工存第一桶金的論戰,反對的說法認為年輕人應該專注培養專業能力,打零工無助長期職涯發展,只會延遲起跑時間。不知是否因為如此,現在從事這方面嘗試的人似乎少了不少。我覺得很可惜,因為從第一次聽說這個觀念就覺得很棒,人生道路不該只有一條,在關鍵時刻讓自己有一個審視抉擇的機會,當然很有價值。

 

拿我老婆為例,她的Gap Year 發生在25 歲的時候,那時已學校畢業工作2年,存了點錢,毅然辭掉收入不錯但興趣不高的工作到美國遊學,她說那段經歷讓之後的職涯、家庭,乃至整體人生產生根本性變化。這點我很清楚,因為要不是這樣,我倆也不會相識,繼而發展出共同雲遊四海的下半場人生。

 

究竟年輕壯遊是利是弊?從工作賺錢角度看,沒有標準答案,但有一點可確定,旅行需要錢、體力,和一顆熱忱的心。三者之中最容易解決的是錢,因為沒錢可以打工,花掉可以再賺,另外兩者,隨年歲增長,一旦失去幾乎不可能復得。這句諺語的道理正在於此,年輕人有的是體力,對世界充滿好奇,出發就對了,如果一定要算筆帳,那就是: You have nothing to lose, but a whole world to gain!

 

作者簡介_田臨斌(老黑)

1960年生於台北,任職殼牌石油22年,曾任該公司在台CEO、大中華區業務總經理等職。45歲事業頂峰之際,放下工作,移居南台灣,積極經營退休樂活人生。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的《一百則旅行諺語,一百個你該旅行的理由》

更多今周刊文章
「我搓的湯圓家裡不敢吃,撿骨賺來的錢倒是很敢花...」從13歲做到82歲,撿骨師的人生故事
「聽說遺產配偶可以先分一半,其他由子女平分?」律師娘告訴你:為什麼這樣講只對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