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行需要門市裝潢嗎?「逆向思考」打造傳統瓦斯業經營新命脈

文:王冉卉(中正大學企管系博士生、 企業經理人)

汽車或摩托車要加油時,你會選擇加「台灣中油」油品,或是「台塑石化」油品;但購買桶裝瓦斯時,你曾經想過要買「台灣中油」瓦斯或「台塑石化」瓦斯嗎?

相信大多數人,還不知道國內桶裝瓦斯存在兩大品牌,況且看不到的罐裝瓦斯內容物,消費者也難以判別各家品質,所以當採買桶裝瓦斯時,品牌、服務往往不是首要選擇,而是瓦斯的價格。因此業者大多以低價搶攻市場或招攬客戶,這也造成各地瓦斯業者經營陷入弱肉強食的惡性循環。

國內瓦斯行業者門市裝潢,可不可能明亮又擺設整齊?

一般人眼中的瓦斯行是屬於傳統產業,為什麼有這種印象呢?

經由筆者近三年觀察超過150家瓦斯行店面的經驗來看,大部分業者經營模式是採「接電話送瓦斯,隨call隨到」的方式,實際上門的消費者並不多,自然而然經營者就維持著傳統「簡單」、「不用裝潢」、「家庭式營運」的門市佈置,多數店面甚至堆積雜物出現凌亂現象。

此外,過多的瓦斯空桶也形成民眾心中的恐懼,因此瓦斯行給民眾的印象,仍停留在缺乏「安全」、「安心」的場所。

然而,瓦斯行中也不乏有窗明几淨、燈光足夠、門市裝潢廚具擺設大方的店面,這種大多是與經銷廚櫃共存的瓦斯行,從店面外表觀察不出是瓦斯行,而是以經銷廚具為主,若要採買桶裝瓦斯,老闆即會聯絡配送員送貨的方式。

台灣人口老化,傳統瓦斯行業出現缺工現象

觀察目前國內瓦斯行業的配送員,因多數瓦斯業者以販售傳統瓦斯鋼瓶20公斤為主,因此連同空桶計算總重量超過40公斤,搬運載送均費力,因此配送員大多為男性。

台灣人口老化嚴重,年輕人不願意加入瓦斯行業,因此瓦斯行出現嚴重缺工現象,那麼該如何突破缺工現象,改善人力缺口情形?筆者建議經營者運用逆向思考,才能延續營運瓦斯行事業。

「man muss immer umkehren」:逆向,永遠逆向思考

19世紀著名的德國數學家卡爾・雅克比(Car Jacobi)大師,解決數學難題的策略就是「man muss immer umkehren」,代表的含意就是「逆向,永遠逆向思考」;數學家卡爾從逆向思考角度解決難解的數學題,開啟新的解答策略或方向;因此善用逆向思考的思維,能協助你遇到任何挑戰時做出好決策。

筆者就台中市某大瓦斯業者的經營方式,從其「產品、場地、人力資源、銷售策略」四大面向剖析其與一般業者經營思維的差異,並提出下列說明:

1. 產品品牌不被重視,從罐身材料說起

由於民眾對瓦斯品牌辨識力弱,但重視瓦斯造成的安全問題;因此該業者在2014年從挪威引進輕質防爆複合材料瓦斯桶,擺脫傳統瓦斯桶繁重束縛,同時結合防爆的安全觀念。

再者複合材料瓦斯桶外觀顏色新穎,民眾又可看到瓦斯殘量,複合材料瓦斯桶永不銹蝕,又已行銷全球超過70個國家,出產量超過1900萬支,上市以來維持零工安事件,贏得民眾的信任。

2. 打造窗明几淨的門市,吸引民眾上門

傳統瓦斯行的觀念認為消費者不會上門買瓦斯,因此不重視店面設計與布置。該業者將門市打造成優雅的空間,並推出多元化服務活動,舉辦生活講座、辦理親子黏土課程、廚藝活動,吸引民眾到門市參與活動,改變民眾對傳統瓦斯行的觀念,提升民眾對瓦斯業者的信任。

3. 專賣10公斤以下瓦斯桶,吸引女性加入配送員

傳統瓦斯鋼瓶較重,瓦斯業者大多聘請男性配送員;由於該業者引進輕巧僅重5.4公斤空瓶,加上10公斤的瓦斯,總重量15.4公斤(大約4、5歲小孩標準體重),因而適合女性加入配送員行列;因此解決因人口老化及只能男性配送的缺工問題。

4. 採用自行到店提貨優惠價及計畫性配送,降低營運成本

傳統瓦斯業者採消費者「隨call隨到」的貼心服務,這現象造成瓦斯業者人力有時吃緊,有時人力閒置的狀況。該業者推出到店自行提貨,推出優惠50元的行銷策略,鼓勵民眾到店自行取貨。

此外,該業者也推出今天訂貨(電話或手機),明天到貨的觀念,翻轉存在已久的既定印象;因此業者可以用最精準的配送路線,員工可以安排適當的輪休,不只員工開心,更是降低瓦斯業者經營成本。

逆向思考,帶來更多的商機

該業者2014年從非本業者踏入不熟悉的瓦斯行業,短短七年,使用客戶已遍及台中市全區,用戶會員數也不斷增加。

分析其成功的因素,係採用逆向思考法則,以不同的面向,跳脫與傳統瓦斯業的經營模式,重視民眾在意的瓦斯桶安全議題,獲得民眾的認同,並改變民眾過去對瓦斯行的刻版印象,辦理各式各樣與民眾互動的活動,吸引民眾走入瓦斯行,增加服務商機。

針對瓦斯業常有的缺工問題,因為採用輕質且販售10公斤以下的桶裝瓦斯,不只提升婦女就業機會,對缺工問題自然而然迎刃而解。最後,業者採計畫性配送路線,不只便利員工輪休,更是降低業者配送的成本,提升業者營運的利潤,在在都展現出「逆向思考」帶來的商業突破。

延伸閱讀
小CK算不算「名牌」?精品與其拿來炫富,不如當作購買力指標
【書評】《禮物的美學》:禮物作為「流動的心意」,串起了整個社會的責任與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