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一胎補助7萬元稱冠全台!台東池上如何從窮米鄉變成宜居天堂?

當全台農地面積下滑,池上農地不僅沒變少,近10年休耕閒置率更從約5%降至1%以下。逾8千位居民齊心守護、留下良田美景是關鍵。(攝影者.程思迪)
當全台農地面積下滑,池上農地不僅沒變少,近10年休耕閒置率更從約5%降至1%以下。逾8千位居民齊心守護、留下良田美景是關鍵。(攝影者.程思迪)

文●林洧楨

你去過池上嗎?當你騎著自行車漫遊在黃金稻田中,尋找金城武樹,眺望一大片無邊際的稻浪美景,感嘆著:好想在池上長住!你是否曾注意到,這片廣達500公頃稻田地景之所以如此迷人,是因為當中一根電線杆都沒有?

你吃過池上米嗎?2019年台灣池上米打了國際勝戰,在日本的產稻國稻米品質競賽中,擊敗日、中、泰、美等多國對手,以只輸給一家日本米商,搶下第二名的金賞獎。而你知道池上米的勝利,跟立春有關嗎?

在台灣農村當中,池上是個贏家,有美景帶來的觀光利益、有品牌帶來的高米價,甚至,還有全台最高的7萬元生育補助。

然而,池上美景、好米、土地帶來的財富背後,有著大家不知道的秘密:池上並非天生麗質,甚至還曾是後段班農村,今日的池上是當地1350戶農家後天齊心守護的結果。

池上這個名字,根據當地耆老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因這塊土地就位於當地最大湖泊──大坡池之上,所以稱為池上。而池上的進化,卻是從大坡池的悲劇做為開端。

大坡池是當地農田重要的排水系統,也是觀察農地健康的指標場域,但2000年前,它被可怕的人為開發破壞到慘不忍睹,為了變身台東版日月潭,當年鄉公所聘怪手開進大坡池,填土打造了3座歪七扭八的人造島,上面還蓋了不能用的停車場、籃球場等水泥建設,奪走大坡池原本的美麗面貌,還被媒體票選為台灣首惡10大工程之一。

當時還在池上擔任教職的賴永松,為了守護家鄉,創辦池潭源流協進會,揪村民對抗鄉公所,最後說服多數鄉代表支持,不只擋下開發案,還逼迫地方政府每年編預算讓大坡池復原。

大坡池被破壞的震撼,激起了池上人對守護農村風貌的共同意識,自此,池上人對任何在土地上動歪腦筋的事情都十分敏感。當地農民甘願忍受田中無電可用、沒有燈光的不方便,也要守護地景。返鄉青農江海飛對商周說:「只要電進不去,就不可能在農地上種房子。」

池上農民群體的力量,並不只是發揮在守護池上稻浪美景。池上農民也翻轉了生根在池上土地的稻米價值。

怪手開進大坡池,激起愛鄉意識

「我們不要少數冠軍,而要大家都是冠軍!」

池上農民有個共同的約定,每年的池上米一定都在約立春時,才插下第一株秧苗。

為何一定是立春?池上稻米達人顏廷材說,在池上,太早種,稻子會冷死,或是孕穗期碰上4月的東北季風,種出來很多都是空包彈,影響收成,「每年立春跟大暑2個節氣,就是最適合池上二期稻作的種植時間。」他說。

而且,立春插秧,並非憑經驗感覺,而是經過大數據分析後的結論與行動。

其實在2002年,台灣進入WTO,隨著開放進口低價米的衝擊,池上當年也逃不過米賤傷農的苦楚。但早在2000年,池上建興米廠負責人梁正賢就在備戰,到日本考察MOA自然耕作農法找解方。他發現轉型勝負關鍵是品質,就是要有與國際接軌的品質認證機制。

雖然梁正賢回到池上推動品質認證機制,其他米商與農會聯手攻擊他,「那時候大家都說他有私心,讓他難過到眼淚當場飆出來。」梁正賢的好友賴永松說。

但梁正賢沒放棄,反而押上家產擴產,率先提高收購價,一家家說服農民支持,並用每場總獎金高達250萬元的品質競賽,換取農民落實栽種紀錄的大數據,不斷透過數據分析找出更好的栽種方法,再分享給所有農戶,繼續精益求精。立春插秧是最佳時機,就是從一次次栽種紀錄中分析得出。

「我們不要少數冠軍,而是要大家都是冠軍。」梁正賢說。

最後,池上幾乎全體農民進入品質練兵,也形成立春一起插秧的共同行動。池上米品質的提升,也讓池上在之後農委會開辦的3屆全國稻米品質競賽,搶下3連霸,成為台灣新米王,米價高人一等,讓種稻面積超過十甲的池上農民,年收入都可達百萬元以上。

收入好,土地的保存就更容易。守住米鄉的景,也守住米鄉的根基,池上人愛土地的凝聚力,吸引了更多外地人把這塊土地當成第二個原鄉,也讓外來力量如台灣好基金會,在2009年落腳池上,帶來改變池上的第三波力量。

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的誕生,就是台灣好基金會帶頭、池上全鄉動員協助所促成。如今每年已經成為東部最重要的藝術活動,吸引了全台灣以及國際人士來參加。去年即便疫情的威脅籠罩,都沒有停辦,甚至吸引了更多人參與。

就這樣,池上透過農民的同心協力,加上內外資源串聯,不僅從農業到觀光的蓬勃發展,讓池上鄉農會有高達2億元盈餘,能在台灣跨入人口負成長的關鍵時刻,靠發起全台最高、一胎7萬元生育補助,成為年輕人願意移居的新聚落,帶動近兩年來新生兒從約40人,翻倍成長到逾80人。

下一個10年,還打算串聯醫療機構,繼續建構永續農村的新模式。

晚上7點多,相較於抬頭可見繁星點綴的熱鬧星空,池上街道不見人影,卻不時有鋼琴聲傳來,走近一看,好幾戶農家小孩都在練琴;而我們白天採訪時拿著鋤頭種田的農夫,晚上卻提起筆練書法。

「你移到這裡,思維就不一樣,這才是過日子,讓我覺得活得最像人。」6年前移居池上、人稱女食神的莊月嬌說。池上之美的秘密,背後也正始於人心的改變;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的心。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735-1736期。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講重點」是一種專業!職場上,越聰明的人越簡單字
成年人最好的生活狀態:不計較、不糾纏
2021星座開運密技》牡羊分享甜食、金牛拜訪貴人…你的幸運方程式是什麼?
生活英文》點大杯星巴克,別說“ Give me a large one, please ”
換掉浴室門口的腳踏墊,竟能讓家中產生大改變!日本達人的家事減法術

更多生活相關新聞
開工急凍「冷氣團南下」 體感溫度剩5度
發糕發霉…媽堅持「放到過完年」會發 全場傻眼
發豪語準備好鞭炮 男刮中百萬
專家揭元宵節「12禁忌」 觸犯恐破財衰整年
退鍋只剩1片肉…男童稱有萊克多巴胺! 網譏台灣鯛養成教育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