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與非核,在桃園大潭起了衝突

為了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蔡政府決定以天然氣彌補電力缺口,但要輸入天然氣須要建設天然氣接收站,建設地點位於桃園市觀音區的大潭海岸;未料大潭海岸有十分珍貴的千年藻礁,因而引來環保人士抗議,包含前中研院長李遠哲都希望政府收回成命。

 

千年藻礁彌足珍貴

 

根據《經濟日報》,桃園海岸有古石門沖積礫石層,堅硬底質加上位於台灣西岸沙丘地形最北端,積沙情況較輕微處可讓造礁生物生長;牠們將海裡的鈣累積在體內,最終形成固態碳酸鈣;其中殼狀珊瑚藻不但可留下石灰質,還能將石灰塊膠結在一起,形成桃園沿海的藻礁體。

 

學者說,藻礁歷經數千年才能累積成形,非常珍貴;且今年6月更發現瀕危的一級保育類珊瑚,包括瀕臨絕種的「柴山多杯孔珊瑚」。

 

根據《中央社》,因為過去數十年受到工業污染、填海造陸破壞,桃園75%藻礁生態瓦解,僅剩觀音區的大潭與白玉海岸,以及觀新藻礁野生動物保護區約5公里的範圍,還看得到生態豐富的藻礁。

 

學者重生態,居民想開發

 

為了保護大潭藻礁,學者們與政府槓上。學者們認為政府應積極尋求替代方案,認為鄰近台北港的核一、核二廠除役後可考慮轉型為天然氣發電廠,並於擁有閒置土地的台北港興建天然氣接收站。

 

但,某些大潭地方人士認為大潭的藻礁早就因為嚴重汙染而死亡了,希望政府可以如期建設天然氣接收站,為地方帶來工作機會。根據《中央社》,大潭早年許多土地被徵收做工業區,居民沒有農田可耕,沿海的氣候條件也不佳,不易推動觀光產業,所以居民希望透過開發案回饋地方發展。

 

(圖片取自 珍愛桃園藻礁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