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如何革創作者的命?可人機共創、小心造假

隨著AI生成圖像作品可以拿獎;ChatGPT信手拈來就能寫文案,是否人類創作者已經受威脅?國內資料科學家尹相志現場實測,只要懂得下指令,ChatGPT其實可以和人類一起共創小說。另外,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秘書長侯宜秀,則提出使用時避免侵權的務實法律建議。

上週國內一群熱衷生成式AI、背景多元的人舉辦了「2023生成式AI年會」,有鑒於ChatGPT、Midjourney以及其他生成式AI(Generative AI,簡稱為生成式AI)的技術跨過常人也能使用的門檻,這場年會,旨在挖掘更多生成式AI的用法與揮灑空間,並想像人類的未來。

而ChatGPT與Midjourney帶給內容創作者的衝擊,在這陣子充分展現在各個寫作者與設計師的焦慮中。有人批判AI算圖根本抄襲大師;也有人擔心被淘汰。而在年會現場,國內在資料科學界耕耘已久的數據決策技術長尹相志、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秘書長侯宜秀以及區塊鏈新創Numbers Protocol創辦人Tammy(楊琬晴)分別對此發表深度觀察。

用生成式AI創作小説,如何克服深度不夠的挑戰?

《星雲獎》得主姜峯楠(Ted Chiang)曾說,ChatGPT產出的文字,只是壓縮後、不具有太多深度的內容,宛若網路文本的「模糊JPEG」圖檔。耕耘資料科學領域20年的DataDecision.ai 資料科學家尹相志先是贊同地說,「若人類沒有給予適合的提示,的確如此。」但他隨即補充,人類想法能夠扮演催化劑角色,讓ChatGPT文采爆發,這也讓人機共同寫出繁複作品,成為可能。

尹相志在現場也特別展示如何透過ChatGPT輔助創作推理小說。他以泛基督宗教中的七宗罪為主幹,描寫未來的某個時點,發展出ChatGPT第7代時,人工智慧主導的謀殺案。

只見尹相志在不同任務中調整溫度(temperature,用來控制生成內容的隨機性),來控制ChatGPT創作的風格與準確度。到底怎麼運用?例如在尋找素材時得重視正確性,就需要將溫度調低以便查核事實。

尹相志將任務分類後,依照擅長程度,分配給ChatGPT與人類。曾子軒攝
尹相志將任務分類後,依照擅長程度,分配給ChatGPT與人類。曾子軒攝

活用對於技術的理解之外,尹相志將任務分類,再發派給人類與機器。人類有大局觀,負責規劃劇情、制定時間軸,並補足模型現在還不熟悉的視覺與聲音;機器擅長重組與拼接,因此接下內容擴寫、變換敘事手法、調整風格等工作,而兩者確實各擅勝場。

回顧與AI共同創作的過程,尹相志強調,創意始終是人的最大武器, ChatGPT不是取代人類而是增強,「生成式AI是能力的重分配,」他強調。作家可以寫程式、科學家能夠寫小說,每個人向外探索的「可能性」,因此而提升。

生成式AI有侵犯著作權疑慮,也可能被拿來作惡

至於本業為律師,也關心創新科技與數位治理的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秘書長侯宜秀,從法律與倫理的角度出發,針對生成內容提出指引。

侯宜秀認為,生成式AI能夠加強生產力,但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好處。運用生成式AI於創作時要認知其限制與可能危害。

到底如何執行?她切分了3個階段,首先,在實際使用前,要先確認任職的企業是否允許使用,並要抱有輸入資料會被模型供應商拿來訓練資料的認知;其次,輸入資料時則要注意使用他人著作物的權利問題,且絕對不能使用個資與有保密義務的資料。

最後在利用生成內容階段,則要留意生成內容的特性,除了有造假或者侵害他人著作權的情形以外,根據模型提供者的使用條款,也有無法用於商業用途的可能性。侯宜秀也建議,不要輸入現有著作物或作者的名稱,這恰巧與尹相志的做法呈現對比。

侯宜秀提醒,在使用生成式AI生成的內容時,要注意是否有可能侵犯著作權。曾子軒攝
侯宜秀提醒,在使用生成式AI生成的內容時,要注意是否有可能侵犯著作權。曾子軒攝

如果說尹相志在開創、侯宜秀在守門,那楊琬晴(Tammy Yang)的角色就是在維持秩序。除了生成作品的著作權,以及伴隨而來的利潤分配問題,生成內容的最大危害,莫過於用來產製包含文字與圖像在內的假訊息。

對此,物理博士畢業、資料科學家出身的Numbers Protocol創辦人Tammy認為,資料溯源(provenance)將變得更加重要,因為文字與圖像的虛假訊息問題會益發嚴重。

她展示了土耳其震災後的圖片,救災者抱著受災兒的場面很哀戚。可是,若這張募款照片,其實是用Midjourney生成,對以信任為資本的援助事業來說,會帶來什麼打擊?與之類似,若媒體報導自然災害時,用了場景相似但實為不同事件的相片,影響也將不小。

這張替土耳其地震募款的照片,其實是用Midjourney生成。曾子軒攝
這張替土耳其地震募款的照片,其實是用Midjourney生成。曾子軒攝

Tammy表示,想要解決上述問題,就有必要知道作品的作者是誰、透過何種方式創造、該怎麼給予授權。因此,她提供的解法是留存每張圖片與文字出處的資訊,以去中心化的系統儲存,並活用web3的特性讓人們溯源,最後加上驗證資訊的環節。透過技術,協助讓人類使用AI時,能夠更好地負起責任。

AI可以幫上創作,滿足人類想要傾訴自我的深層慾望,但也有惡用的案例。侯宜秀的話值得我們深思:在每個人都藉著AI獲得超能力的同時,新技術也正在強化現有的偏見與階級。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AI哲學辯證/總怕AI取代人類?請先面對自我的存在焦慮
AI教父:它將學會操控人類、並成普丁打仗神器
生成式AI造成「更真的假世界」,扭轉需要全社會攜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