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衝擊教育場域 葉丙成:家長、社會須取得共識才能加速推動

在生成式AI浪潮下,勢必對教育現場帶來衝擊。今天(26日)在一場討論「生成式AI對教與學的影響」論壇上,教育部次長葉丙成就提醒,生成式AI的應用確實對孩子未來會有很大的影響,但在教學場域上如何使用,必須社會、家長和學校達成共識,才有辦法加速力道推動,否則就容易窒礙難行。

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26日舉辦一場「適性教育論壇-生成式AI對教與學的影響」,邀請到清華大學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道維、中興大學附屬中學老師張啟中,分別就生成式AI對大學與中學老師教學的幫助以及對學生學習影響,進行經驗分享;台大副教務長陳林祈則從實務面,說明台大如何避免學生利用生成式AI製作學習歷程檔案,影響升學的公平性。

新任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也應邀出席致詞。葉丙成指出,2014年台灣就開始推動「翻轉教室」概念,鼓勵運用數位科技教學,但當時卡在一個狀況,就是台灣很多老師並不太敢大力嘗試,壓力很大,因為害怕數位教學無法保證學生在班上的成績或讓學校的排名不會下降,直到疫情爆發後,孩子都要在家線上學習,全部老師被迫要採用數位科技教學,才讓數位教學順利上路。

有過去十年的經驗,現在遇上生成式AI科技,葉丙成認為也是要面對同樣的問題:家長是否準備好讓孩子善用AI做出更好的成效,但另一方面伴隨可能導致孩子手寫文件的技能退化等問題?葉丙成說,過去三年,他在新創業界已經看到生成式AI確實取代很多人的工作,對孩子未來的影響確實很大,要如何順利推動?關鍵仍在家長、學校、社會要儘速取得共識,才能加速教育場域的推動。葉丙成:『(原音)這個(生成式AI)對我們孩子未來是真的直接有影響,但是我們有沒有辦法有共識,我們要讓孩子善用這些工具做出更好的東西,還是說要保持以前,都不要用工具,但是光靠人力做出很好的東西,這兩種思維,我覺得是現在就是大家必須要開始要對話,然後形成共識,一旦形成共識之後,我覺得不管是政府或民間,在推動這件事情的力道、速度就快很多;如果這個沒有共識,還沒有形成的話,在推動這個過程當中,其實就會有很多人的質疑,然後就變成窒礙難行,然後沒有辦法全力的前進。』

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王立昇指出,韓國預計在2025年在中小學導入AI數位教科書,新任教育部長鄭英耀27日首度列席立法院教委會進行施政報告,也會強調推動AI相關科技與108課綱結合,因此希望藉由這次論壇舉辦,讓更多家長了解生成式AI在教育場域應用上的新趨勢。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TAIDE模型台灣味十足 卓榮泰:盼導入公部門提供便民服務
微軟搜尋引擎Bing涉散布不實資訊 歐盟擬開罰
龔明鑫:AI時代就是台灣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