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產業起不來 只因政府沒魄力?

▲總統蔡英文之前曾表示,有信心讓台灣生技產業成為下一個兆元產業,但民眾質疑「雷聲大雨點小」做不太起來?圖為蔡英文出席2020台灣醫療科技展開幕式。(圖/總統府提供)
▲總統蔡英文之前曾表示,有信心讓台灣生技產業成為下一個兆元產業,但民眾質疑「雷聲大雨點小」做不太起來?圖為蔡英文出席2020台灣醫療科技展開幕式。(圖/總統府提供)

台灣生技醫療實力不容小覷,有實力又有潛力,政府更計劃讓台灣生技業成為下一個兆元產業。但市場信心卻不足,總對政策的「雷聲大雨點小」有質疑。為此,不少學者認為,國內生技業發展的障礙有二,一是政府沒魄力、不願大力投資;二是生技醫療產業太過社會主義,讓投資者望之卻步。

生物藥品CDMO(委託研發與代工生產)成為近年來台灣生醫產業的熱門話題。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涂醒哲就直言,台廠做CDMO的質跟量都不用擔心,因為台灣很守規矩,科學家做事很謹慎小心,品質不輸給代工大國印度、中國與韓國;量能部分,則是卡在政府願不願意投資,並直接點出:「現在的問題,就是扶植力不足!」

政府喊兆元產業沒魄力 經費逐年減少

據了解,國內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每年預算不到10億元,補助幾家疫苗廠已經很不夠用,偏偏大眾又對這10億元的花費有質疑。涂醒哲說:「這費用跟台積電一年研發費用破千億元相比,根本天差地別!」

同樣點出政府扶植力不足的,還有台灣精準醫療協會理事長李鍾熙。

他語重心長地說,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是台灣相對於工研院,唯一的生物科技發展單位,但每年經費卻逐步減少,光2020年就被刪減了20~30%。另外,也有立委日前提出數據,表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去年預算6億多元,今年卻變5億多,讓人質疑政府說要扶植生技醫療產業的決心。

「台灣一直說要發展生技產業,但經費卻逐年減少,不是矛盾嗎?」李鍾熙認為,生技中心成果好壞是一回事,成果不好可以要求,但「不投資」就絕對不會有結果。

▲國內專家學者認為,目前生技產業現況仍有待加強,跟政府有沒有魄力、大力投資有關。(圖/示意圖,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提供)
▲國內專家學者認為,目前生技產業現況仍有待加強,跟政府有沒有魄力、大力投資有關。(圖/示意圖,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提供)

電子產業獲利快、生技醫療回收慢 投資青睞兩樣情

除了政府扶植力道不夠外,民間投資也不順利。

事實上,國內所有的民間投資,最在意的都鎖定在「未來賺不賺錢」,這導致市場資金習慣流向電子業,因為台灣電子業發展成熟,可以很快獲利,相對回收期長、風險與不確定性高的生技產業,就經常讓投資人怯步。

「這時候,政府更應該要帶頭做,雖有國發基金與台杉,但力量都還太小!」李鍾熙強調,要做就要做大案子,政府應該構想幾個大計畫,然後把資源砸下去,看能不能產生大作用。

李形容:「想當年,台灣只做黑白電視,突然有人說要做半導體,那時也被笑說是『小孩子玩大車』!」但那時的政府有魄力、有遠見,最後才讓國內電子業、台積電有今天的成績。由此可見,政府在生技產業的力道與決心不夠,除了應該帶頭做,還要鼓勵民間投資、創造好的投資環境。

投資生技猶如保溫箱中孩子 頻頻打開問「長大沒」?

以這回新冠疫苗開發舉例,美國、新加坡都是由政府帶頭投資,而且是早在各家廠商研發初期,政府就先投注一大筆經費!

台經院生科中心所長孫智麗指出,美國先是投了10幾家,最後有4家拿到美政府的EUA,且以預採購模式,讓廠商研發無後顧之憂、國家疫苗取得與政策才能延續。

至於新加坡,也是看了上百個技術案後,最後選了10幾家投注,其中一家就是BNT,最後成為亞洲第一個拿到疫苗的國家,搶得先機。

孫智麗強調,如果政府帶頭投資前,一直受到謠言或輿論影響,就越會失去平常心,對生技產業發展的幫助就越受限。她分析,政府如果要像現在投資電子製造業一樣,馬上就想看到結果,最後就是一直換題材與標的投入,「猶如孩子還在保溫箱,但卻一直打開蓋子問長大了沒?」

▲學者指出,如果政府帶頭投資生技產業,要像電子製造業一樣,馬上看到結果,最後就是一直換題材,「猶如孩子還在保溫箱,但卻一直打開問『長大了沒』」?」(圖/示意圖,圖片來源123RF.com.)
▲學者指出,如果政府帶頭投資生技產業,要像電子製造業一樣,馬上看到結果,最後就是一直換題材,「猶如孩子還在保溫箱,但卻一直打開問『長大了沒』」?」(圖/示意圖,圖片來源123RF.com.)

生技醫療太過社會主義 法規是助力還是阻力?

除了政府的魄力不夠外,生技產業的法規太過落後也常為人詬病,特別是過去台灣沒有那麼多發展新藥經驗,在政府審核上就顯得很難通過。

孫智麗指出,這次新冠疫苗發展,台灣創出了獨步全球的免疫橋接,算是很大創新與法規突破,雖然雜音非常多,但卻是有意義的,無論最後是成功或挫敗,都是一種經驗累積。

李鍾熙則認為,追根究柢國內法規的問題,最後會發現是受到台灣須尊循社會主義而產生影響,因為生技醫療,總被認為「不應該盈利」。

他批評:「那大家為什麼不去罵台積電?台積電賺錢成為護國神山,生技醫療產業卻不行?這個產業賺錢就是壞事?」只要是合法的,有符合規範賺錢,就是替社會創造價值,如果前提是「業者不能盈利」,那也難怪大家都不想投資。

民間業者心聲:下游人才不足 缺乏牽線國際先進技術

政府一旦選擇大力扶植某個產業,或讓該產業在「特許」環境下成功獲利,就經常被大眾掛上「官商勾結」的罪名,這種特殊的環境其實已限制了台灣生醫業的發展。不過,除了政府扶植力不足、法規成為絆腳石,業者還提出「政府沒有培養生技基礎人才」的問題。

國光生技旗下子公司安特羅生技總經理兼發言人張哲瑋就提到,目前台灣還是比較著重上游研究、資源也比較多,卻缺乏下游代工、基礎生產製造、品管品保這些人才。

「如果研究開發與基礎建設能各投注一半的費用,整體來說會比較符合效應,畢竟上游生技開發完以後,還是要下游的產品化。」

另一位不具名的生技業人士也說,生技製藥產業跟其他產業不同,因為前期研發須投入較高的金錢與時間成本,因此更需要市場信心及政府的支持。

這種產業特色,除了資金取得的挹注或法規,如果政府能協助進媒合國際先進技術,那國內整體產業發展腳步才能加快,才有在國際市場中找出差異化,形塑競爭力。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台灣拚生技/CDMO成解方?專家、業者提建言
台灣拚生技/疫苗代工是越級打怪?專家、學者看法兩極
台灣拚生技/放眼國際、銀彈不斷 十年可成「護國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