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休閒〉大田樂 山代溫泉夏日大祭

文、圖/記者陳俊文

曾應邀至東京帕運表演的大田樂,夏季至日本旅遊不要錯過。
曾應邀至東京帕運表演的大田樂,夏季至日本旅遊不要錯過。

每年七月最後一週的週六和週日,在日本東北的溫泉故鄉加賀國山代溫泉舉辦一場結合傳統音樂、舞蹈、宗教儀式、戲劇並加入現代元素、令人過目難忘的高張力表演「大田樂」,它於一九九三年榮獲日本文化廳藝術祭獎,還曾應邀在長野冬季殘障奧運會的閉幕典禮演出,也多次曾應邀赴海外公演。

大田樂之「總田樂」的歡樂場面。
大田樂之「總田樂」的歡樂場面。

傳承豐富歷史及藝術風格

山代大田樂是日本一種傳統音樂型式,也是一種宗教儀式。它起源於十三世紀,通常在寺廟和神社中演出。大田樂結合了音樂、舞蹈和戲劇元素,由演員們穿著精心設計和配色的服裝,臉戴面具,在鼓樂、笙笛等傳統樂器的伴奏下表演。這種表演被視為早期日本人對神靈最虔誠的奉獻和祈禱,它傳承了日本豐富的歷史和藝術風格。

大田樂是整合中古世紀盛行的表演藝術之藝術家「五世野村萬之承」,融入各地傳統祭祝及民俗藝能的「田樂」,並邀集舞蹈家、音樂家、演員、狂言師等各領域專家,共同研究、創作出今天的「大田樂」,它象徵加賀市山代溫泉夏日的年度大祭。

今日的「大田樂」歷史不算很長,大約只有二十幾年,二0二0那一年造訪山代溫泉,導遊並沒有特別介紹,大概因為門票一張五千元,一般旅行社不想負擔而噤聲不宣傳,但在下榻飯店門口意外看到當晚大田樂演出的海報,飯吃一半就衝到會場去買票,只見觀光客攜老扶幼進場觀賞,一開場的主持人還是能講一口滑溜「霓虹果」的老外,令人十分驚豔。

兒童番樂小朋友的表演非常精彩。
兒童番樂小朋友的表演非常精彩。

一開場的鼓樂笛樂加上身穿配色搶眼傳統服裝的演員進場,有大人、有小孩,演出人員少說在五百人以上,令人瞠目結舌,迄今已過數年仍在腦海迴旋。入場票價日幣五千元,以今日匯率約一千兩百元,附送一瓶飲料,可搭配現場賣的美味烤肉串進場,邊吃邊看,好像是一場網友形容的「老靈魂、新藝術,仲夏夜之夢般的祭典」,值回票價,不虛此行。

「王舞」橋段中,戴天狗面罩、手持長戟的王神。
「王舞」橋段中,戴天狗面罩、手持長戟的王神。

串聯古老傳說 祭典共分14段

夜晚七點半,現場燈光一暗,「服部神社」廣場前,代表神祇自天而降的火炬,沿著石階緩行而下,火炬、泉水、天地合而為一,在此時它是宗教儀式,神聖而莊嚴,這種開場令觀眾屏息,全場鴉雀無聲。

為時一個半小時的「大田樂」祭典,共分十四段,看表演前不妨先了解一下山代溫泉的歷史:它最早被發現於一千三百年前,當時前往靈峰白山途中的高僧,行經此地時,看到受傷的烏鴉,正以湧出的泉水中浸泡療傷,而這隻烏鴉正是傳說中為神武天皇引路的神鳥「八尺鳥」,因此這裡的泉水又稱「烏鴉溫泉」。大田樂的音樂或舞蹈演出,多是串聯日本的古老傳說或是農業時代的祭典歡慶活動,是一種多元日本祭典文化的演出。

第一段的「入火、入湯沐浴儀式」,象徵從神靈接收的火被轉移至火把上,山城土地上湧出的溫泉,形成大田樂表演的地方。

烏劍舞由頭戴鴉帽的白衣人演出。
烏劍舞由頭戴鴉帽的白衣人演出。

第二段的「行進」,由一百四十餘位穿著五顏六色服裝、頭戴鮮花帽飾的田樂法師,在活潑的樂器伴奏下出現,伴隨著悅耳的古樂將觀眾帶入一個幻想的綺麗世界。

第三段的「烏劍舞」由一群穿白色服裝、戴烏鴉面具的舞者,手持神樹枝葉,驅除邪穢,牽動祭典靈魂。也詮釋山代開湯傳說的八尺鳥之飛躍,象徵連接過去與未來。

接著有三段的「番樂」,分別描繪童子番樂、溫泉番樂和兔樂,分別由當地的小朋友以活潑的舞蹈演出,詮釋當年烏鴉發現山代溫泉的這段歷史、透過兔子裝舞者的「兔步」演出,祈求五穀豐收。

「王舞」這段則由戴著天狗面具手持長戟、身穿猩紅色服裝的「王神」,在一旁笛音、太鼓重擊聲下,鎮守鬼門,守護土地,主要目的在平息魔鬼、淨化斯土,有點像道教儀式的「主神之五營請兵」。

日本獅有點像台灣客家獅,手可控制獅嘴開合。
日本獅有點像台灣客家獅,手可控制獅嘴開合。

大田樂偉大之處在嚴肅的祭典中,穿插一些讓人視覺不會無聊的變化,比如第八段的「獅舞」,會場從靜止轉入熱鬧,先是兩頭日本舞獅,造型像台灣的客家獅,嘴吧可用手開合,兩隻獅子走入人群,日本習俗中,被獅子咬頭可帶來一年的平安與幸運,因此當獅子靠近民眾一張口,觀眾都將自己的頭往獅口鑽,這是一場有觀眾互動的精彩表演。

接著現場又轉為寧靜,神社的田樂法師出現,代向上天唸祝禱文,就是第九段演出的「奏上」,有點像台灣建醮的「登枰演教、拜進表章」。

第十段的「段上」,是現場最歡樂的一段,各種特技雜耍輪番上陣,且都很「中國」,比如踩高翹、砌磚、彩帶舞、扯鈴、甚至還有兩廣醒獅在會場疊羅漢。「段上」的喧鬧將觀眾的視覺享受帶到最高潮。

後半段的「稚兒舞」,以純真的兒童彩衣舞蹈帶出後面的「總田樂」,舞者在腰鼓、北方傳統編木樂器、銅鑼等樂器伴奏之下唱唱跳跳,舞者華麗的服飾、不斷變化的隊型,讓人再陷入謎樣般的情境。有人如此形容「總田樂」:彷彿來到川劇變臉現場,舞者誇張的肢體演出,傳統能劇、卡漫女主角、可愛麵包超人,快速變化著一張張臉,讓人目不轉睛。

↑最後回程「行進」橋段的日本傳統編木樂器。
↑最後回程「行進」橋段的日本傳統編木樂器。

最後的「亂舞」則邀請現場觀眾和舞者一起「群魔亂舞」,打破表演者和觀眾之間的障礙,邀請觀眾和舞者一起「即興創作」。這場表演最後以「回程行進」由小朋友散發幸運餅,為大家祝禱健康平安,劃下休止符。

兔樂學兔躍的歡樂場景。
兔樂學兔躍的歡樂場景。

每年日本夏季,各地傳統祭典熱鬧展開,以前祭典祈福風調雨順、五穀豐收,今日變成祈福兼觀光,雖說是祭典,更像是一場「藝術嘉年華」,看完之後,心中最大的感觸是為何日本能、大陸能,台灣不能?我們在推動觀光之際,缺乏像日本「大田樂」、大陸「印象西湖」這一類能代表一地民俗文化的專業演出,三年疫情過去,二0二0年八月三日那一夜溫泉小鎮的偉大表演,那穿透人心的傳統樂音、華麗的服飾和豐富的肢體語言,如今仍深植腦海,久久不散。

◤夏日解封出遊 好物推薦◢
行李箱尺寸齊全 千元有找
防震防水攝影機 上山下海都行
高溫警戒 出門必帶防曬品
冰霸杯買1送1 買手搖環保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