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保健-孩子扁平足 7歲前矯正黃金期

中國時報【魏怡嘉】 扁平足是小朋友常見的腳部問題之一,其發生機率有一點與體型遺傳有關,就像是每個人的臉型不同、骨骼不同、五官不同一樣,扁平足並不是什麼疾病,而是某一群骨架排列不同所致。 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建成表示,小朋友韌帶及骨骼的成熟,會經過扁平足、O型腿、X型腿及內八等幾個生理的歷程,其骨骼排列組合一直到5∼7歲左右,才會較為穩定,如果在這段時間內復健矯正,會有較好的效果。 扁平足可以透過X光機檢查,陳建成指出,如果骨骼已經產生嚴重不對稱,才要開刀治療,多數通常都是經由矯正,但即便不矯正,有些人一輩子也只是站久了、路走多了,腳容易酸而已。 由於孩子到醫院時多穿著鞋子,所以醫師臨床不易主動發現孩子是否有扁平足,還是要依賴家長的觀察,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到醫院,主述孩子容易跌倒或是腳容易扭傷,一經檢查才發現這些問題,都是因為孩子是扁平足所引起。 陳建成表示,扁平足的復健治療可以輔以足弓墊,也就是利用腳墊把足弓的形狀塑造出來,藉以矯正骨骼的位置,另外就是透過運動,不少家長認為,孩子都扁平足了,走路、跑步都容易跌倒,會要求孩子儘量減少運動;但在復健上,卻剛好相反,反而希望孩子能多藉由運動,訓練小腿肌肉及足弓肌肉群,肌肉訓練強壯了,可以輔佐骨骼,增加穩定度。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蔡世瑩表示,有些小朋友腳掌的肉較多,看來腳掌貼地,但足底的舟狀骨並沒有太低,如果是這種情形,並不是扁平足;另外,有些小朋友因為腳跟外翻,使得前面腳掌肉貼地,看起來像是扁平足,但卻是因為腳跟外翻所引起,並非真的是扁平足。有些長短腿也會引起扁平足,主要因為長短腳代償效應所引起。 蔡世瑩指出,雖然7歲之前,是扁平足治療的黃金期,但超過7歲之後,並不代表就什麼復健都不能做,仍可以藉由足部肌肉的訓練,來增加穩定性,另外,鞋墊的訂製,也可以改變原來踩地的方式,久站也較不會酸,會比較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