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保健-臉紅心跳、緊張到想吐 社交焦慮症搞鬼

中國時報【林宜慧】 上台緊張、對特定人事物感到害怕,是一般人常有的情緒,但這些心理狀態讓你發抖、心跳加速、臉紅、手出汗,甚至噁心,影響到正常工作或生活,就得小心可能患了現代人常見、尤其宅男宅女更加明顯的「社交焦慮症」。 馬偕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臧汝芬指出,「社交焦慮症」在精神病學中,屬於焦慮症底下的次分類,根本原因是「太在意」。可別小看「在意」,它讓人心理充滿不確定感、患得患失,而不安情緒表現在身體上,就會出現上述不適症狀。 社交焦慮症患者抗拒與人面對面相處,而許多研究指出,網路發達與社交焦慮症呈高度相關。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曾做一項研究,在網路上招募1307位網友,多數是高學歷而未婚待業中的年輕女性,發現其中7成到達社交焦慮症門檻。 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主任葉宇記說,社交焦慮症患者跟不熟的人面對面就會緊張,因此容易轉向在網路上交友,反而另外引發了網路成癮問題,許多患者也因此成為「宅男宅女」。 這些「隱藏版的社交焦慮症患者」,不乏高學歷、高社經地位人士;葉宇記指出,門診最常見的是高學歷女性,工作需要與人接觸,等到焦慮症狀造成工作障礙才就醫,如果是生產線等技術性工作人員,通常不會因為焦慮看精神科。 臧汝芬指出,社交焦慮症發生機會高,女性通常遠多於男性;據美國、瑞典等國研究皆顯示,男性一生中曾發病過1次以上的機率是12%;女性則高出兩倍,約25%。 她說明,罹患社交焦慮症主因曾被特定人、事、物或情境傷害,事後卻沒有好好處理,轉而對特定情境出現不確定感,患者心理上為了逃避難過反應,反倒更易影響生理,造成惡性循環。 衛福部八里療養院研究發現,7成達社交焦慮症門檻者,其中5成7從不尋求協助。臧汝芬強調,社交焦慮症是可以改善的!嚴重到不敢出門、生理不適或有不合理想法的患者,可使用抗焦慮藥或抗憂鬱症藥治療;若症狀輕微,例如只在上台表演等特殊情境出現症狀,就以行為及認知治療幫患者「減敏感」。 她舉例,曾有從小怕水的個案,爸爸嘗試帶他玩水、習慣水、並強調水的好處,長大竟成為優秀的游泳選手。這也驗證了人工心臟的發明人Dr. Robert Jarvik的名言「領導者是不懂得懼怕,並無視逆境的夢想家。」